蹲點心得 - 心找西貢/第一屆「蹲點‧台灣‧心南向:越南」 - 劉千萍
行前
2017年9月,我與凃虹香、何子斌組成了蹲點南向團隊,看著報名表單上要求至少一組需有一名新二代及新住民家長時,我們心想,我們三個都是台越新二代,希望能用三個家庭的生命故事為基底,交織出一場深刻的蹲點。
於是,三個沒拍過影片的大學生,踏上了紀錄片的製作之途,而我們的田野是遠隔海峽,飛行需花三小時方能抵達的外婆家—越南。
真正的團隊磨合、蹲低觀察、拍攝突發狀況,在我們抵達越南之後緊隨而至。
關於「回越南」
對新二代而言,「回外婆家」從來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探親,許多新二代是不曾看過母親故鄉的,許多人也許一生一回,也有些人幸運地能常與在越南的親人聯繫,對母親母國的記憶,是不均勻地刻畫在每個人的生命史。
在這次蹲點以前,我已經17年沒回到胡志明市了。
十七年未見的親人
「怎麼辦…我們那麼不熟,相處會不會很尷尬?」行前常這樣忐忑的問我的夥伴,然而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外婆、阿姨一見到我便擁我入懷,對我又親又抱,高二的表妹海燕則總是靦腆的笑著,頭三天的蹲點據點是在我的外婆家,再續多年未見的親情之虞,蹲點的重點是阿姨與表妹的故事。
阿姨曾經嫁來台灣,然而婚姻因為婆媳關係的緊張,在她生下表妹沒多久便與丈夫離異,「他(前夫)媽媽只喜歡男生的孫子,我怕她不疼海燕。」於是年輕的她,毅然決然地偷偷帶走一歲的女兒回娘家,就此離別台灣。
因此,海燕從一歲開始便在越南長大、上學,那個中華民國國籍的護照也早已過期,同樣是台越混血兒,我多年沒有機會多接觸母親文化,她則是早以越南為家,台灣對海燕而言則像一幕遙遠、模糊的背景。
從小依稀知道彼此的存在,卻是在十七年後第一次見面,看著面孔有許多相似之處的表妹,心頭總是有難以言喻的感動,帶著這樣的心情,和伙伴記錄著這位花樣年華少女的故事。
同時是正港的台灣囝仔,又是越南的孩子
很巧的,這次回來遇上表哥提親的大日子。
上一次回越南時,我和表哥還只是阿姨婚禮上的小花童呢,一別多年,他已經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於是我和團隊便決定,把握機會也親臨訂婚儀式現場一探究竟。
「小時候都被妳追著打呢!」想不到表哥先發制人的翻出舊帳,他說小時候總讓著我不敢還手,因為覺得我是外國小孩,「不過現在娶老婆了不會怕妳了。」
也可惜我們抵達的時間太晚,沒能目睹訂婚儀式,反倒是突然成了訂婚宴的賓客湊熱鬧;當下家族理許多長輩也都到了,置身當中,也突然意識到自己原來在這個國家有著許多親人。
午後,阿姨帶我到遠房表姊的國服店,為我量身訂製奧黛,阿姨仔細的挑選著不同款式的布料與花樣,還一面解釋不同顏色所適合的年齡層,並且一套一套的讓我試穿,比我還有決心要選一套美麗耐看的奧黛。
離開國服店的那晚,阿姨帶我到表妹的衣櫥前,拿出她的白色奧黛,「這是海燕的制服,妳穿穿看,一定也很像越南這裡的學生」。
我是一個在彰化鹿港出長大的囝仔,在母親、阿姨、外婆的眼裡,以及我的內心深處,我也是一個越南孩子。
作者小檔案
人類,出生於彰化鹿港,目前在東吳大學鑽研政治學。
一切的起點,始於臺灣文學與彰化城的今昔議題;近年參與學生自治、教育議題、新住民議題,對於狀態的自述是:政治生活的學步者。
是一個對眾人生活、自身生命經歷充滿驚奇與探問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