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 鐵份部落 - 張海琦

因為有你在一起,人生有不同意義—鐵份部落文化健康照顧站

 

年老的長輩由我們來照顧

「鐵份部落文化健康照顧站」,當地簡稱「關懷站」,是位於花蓮縣玉里鎮東豐里鐵份部落的一個老人日間關懷站,主辦單位為原住民族委員會,承辦單位為東豐天主堂。關懷站所佔面積不大,比鄰天主堂而建,約可容納30人,平日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照顧部落中的長輩。由於鐵份部落人口組成逐漸高齡,人口年齡結構比例—老年:中壯年:幼年約為1:3:2。老年人相當於佔當地16%的人口數,已超過高齡社會標準14%,長期照顧的相關措施勢必需要發展。關懷站就是基於這個主要需求而誕生,但發展至今它不只是單純聚集長輩的場所,更結合教會、社區活動發展出多功能的用途。

 

一、三、五動起來 二、四獨居送餐

在鐵份部落,每個星期一、三、五早上八點鐘,準時會聽到活力滿滿的原住民音樂透過廣播播送到全村。提醒所有的長輩:起床囉!記得今天要來關懷站跟大家一起參加活動喔~

關懷站目前運作的模式是星期一、三、五開張,上午長輩們一起到關懷站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由關懷站照顧員(現為王春菊姐姐)設計手工藝製作課程、環保DIY創作課程或是好玩的團康遊戲讓長輩每天來到這裡都有許多有趣的體驗,中午則會大家一起吃完午餐再各自回家。

一大早大家會在站內跳健康操,身體不便或很年長的阿公阿嬤會坐在椅子上只運動上半身,而較有活力的長輩則會站起來很認真地隨音樂擺動身軀。每天早上的歌曲不同,聽說「國民健康操」最受歡迎,是許多長輩小時候的回憶哦!

關懷站內部掛滿長輩們做的手工藝,從毛線編織杯墊毯子、手鍊、娃娃,到串風鈴、剪紙繡球、貝殼相框、寶特瓶盆栽等等,來關懷站參觀一次,你會驚訝於些長輩的創意和精細的手上功夫!

星期二、四則是獨居老人送餐服務,由關懷站的廚房煮好午餐,再送到各個長輩的家,順便探視與關心。這樣的服務非常貼心,因老人家可能身體不適沒力氣煮飯或甚至沒力氣買菜,因此,如果有這樣的送餐制度,至少能確保當天長輩的健康狀況與一餐無虞。有些獨居老阿嬤甚至一天就等這一餐,將午餐的食物分成兩份,晚上再食用另一半。並不是過於節儉,而是這裡的風俗民情少有儲蓄的習慣,年輕時是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老年後沒力氣耕種,便需要多靠街坊鄰居的幫忙,A給一點菜、B給一些米,守望相助。

 

開心農場 老人當自強

       目前關懷站的經費來源除了各方對長照的補助款,還有長輩們少少的自籌款,因此,如何能永續供應關懷站所需的開銷,其實負責人、照顧員都不敢掛保證。由於每天中午都會供餐,10幾人份的食材也是一筆大開銷,因此這個以農耕為主的社區居民,常常會提供一些愛心食物給關懷站的廚房,例如豬肉、冬瓜、碗豆、野菜等等,每天的菜色都根據食材做變化。我們待在鐵份的這段期間也經常跟長輩一起吃飯,中午的菜餚看起來樸實但真的很美味呢!

       剛好這裡的長輩也都有農耕底子,在教堂與社區發展協會的規劃下,「開心農場」於是誕生。在教堂後方的一塊小田地,長輩們自己種菜、種蔬果,主旨是希望老人家能「種得開心,吃得開心」。澆水、除草的過程也是一種運動,大家一起在田裡活動活動筋骨,過一陣子再來享用自己種的菜,能讓長輩們有滿滿的成就感喔!

 

多功能發展 小空間大利用

       關懷站集結了許多來自四面八方帶進社區的資源,例如有定期的健康講座、老人體檢、行政政令宣導等,都會在關懷站集合大家來進行活動。而且這裡還擁有許多部桌上型電腦,兼具社區電腦教室的功能:之前有東華大學設計的電腦課程帶社區長輩走進資訊的世界,也有像這次蹲點台灣服務課程帶婦女們認識臉書粉絲專頁功能、剪輯影片,許多服務團體用這裡良好的電腦資源來設計更多好課程給居民學習。

       鄉下地方有其純樸的美麗,鐵份部落關懷站作為一個社區資訊的發送點,將即時的、有用的知識帶進部落,期許部落能與台灣其他地區一起蓬勃發展,延續強壯的生命力。期待關懷站永續經營,讓部落的老人家在晚年能和朋友們開心的在這裡相聚,生活充實有活力;也能繼續發展更多元的用途,輔助天主堂成為社區凝聚向心力重要的場所。

作者小檔案

張海琦
輔仁大學

我是張海琦,今年20歲,就讀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二年級。今年暑假因為看到系上教授推薦活動而有機會參與蹲點台灣計畫,有幸來到鐵份部落一手服務、一手紀錄。不只透過服務學習愛別人,更希望藉此更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