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台中 天恩社區關懷拹會 - 陳晉
「我會為你們禱告!」這句話出自於對我們百般疼愛的房東阿嬤,也是初見阿嬤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位阿嬤讓兩個隻身前往異鄉服務的女孩有了落腳下榻處,更讓我們看見信仰與愛的力量如此滂薄。
綉絨阿嬤是典型的老太太,溫文儒雅又和藹可親,說話時輕聲細語,又有些靦腆害羞,娓娓道出與天恩關懷協會相遇的故事。阿嬤一直以來都居住在台中大肚區,家族從很久以前便在社區這一帶定居,他們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簡單安逸卻也十分幸福,年輕力壯之時努力工作,接著兒女長大成人背井離鄉,晚年退休養老,而牧師一家人的出現,改變了大肚區大大小小的家庭,一斤麵包店老闆曾說:「牧師他是大肚山上的精神號召」,綉絨阿嬤則說:「他是我們大家的牧者」。
綉絨阿嬤印象當中,朱牧師總是眉開眼笑,用愉悅開朗的言語感染大家,朱牧師一家搬到大肚距今已有十幾年,在還沒當牧師以前做過水電工、南北雜貨甚至是開貨車等工作,牧師常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台東番仔,為了孩子們有更好的教育環境,舉家搬遷來到台中。剛到台中之時,牧師一家人的原住民身分多少讓社區居民產生了冷漠與偏見,阿嬤回憶以前閩南人對原住民有些不明所以的隔閡,早上牧師和鄰居打招呼問好,都沒有人給予回應。不過經過長時間的相處積累,大家都清楚知道牧師是個很好的人,他像是家裡的爸爸,看到他就有安全感,而大家在遇到任何困難時,牧師都會義不容辭,即時援手相助,為每個人承擔所遇見的各種不順遂。
阿嬤與阿公就是朱牧師的鄰居,從牧師開始辦教會活動開始,阿嬤和阿公都會積極參加,因為一次偶然機會下,前去老人據點看看大家都在教會裡做些什麼,於是便看見牧師一家大小和樂融融的景象,牧師的兒女、媳婦和孫子都會一同參與教會活動,做禮拜的日子更是媳婦負責發言,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唱歌,孩子們彈奏樂器配樂,是個和睦溫馨的家庭,讓綉絨阿嬤很是羨慕。朱牧師用行動感動阿公阿嬤,不久後兩人也成為教會的常客。阿嬤也因此希望能真誠信仰耶穌,跟朱牧師一起過一個基督教大家庭的生活。
每次一早到教會,便會看見朱牧師笑咪咪的待人,這讓阿公阿嬤覺得很溫暖,牧師總會用心的和大家聊聊天,嘻嘻哈哈關心大家每天的生活過得如何,是個健談的老人。除了牧師溫暖開朗的一面,綉絨阿嬤也深知牧師創立教會背後的辛苦,說到撿回收賣雞蛋,阿嬤聽過很多牧師辛勞工作時遇見的困難。
有次牧師去撿回收,但他並不知道那一條街是某人的地盤,結果牧師剛要把撿到的回收裝上小貨車,那人便說:「這條街是我的你不知道嗎?」街道上的回收本來並沒有明確的歸屬,誰看到都可以撿取,但地方的潛規則又是另一回事,牧師無言以對,只好默默放下手中的回收,低頭離去,那人把牧師收的回收強行帶走,甚至包含牧師一整天獲得的回收都交給了他,因爲覺得事後在回收站遇到也很尷尬,就讓那人把所有回收都全數帶走。阿公阿嬤每每聽見牧師的酸心事,都相當不捨,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在各方面好好支持牧師。朱牧師不論遇見什麼樣的困難,依舊任勞任怨的工作,從來不會閒下來,綉絨阿嬤笑稱他是個過動兒。
在新冠疫情中,教會的捐款奉獻急速下降,牧師為了教會的孩子,為了能繼續幫助社區家庭,努力找尋出路,四處拜託好心店家將快過期的食物、麵包、蔬菜送來教會,提供特殊家庭的孩子得以溫飽,也處處找尋撿回收以外的收入,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之下,開始養雞。當初牧師太太也相當煩惱,畢竟大家都沒有養過雞的經驗,對於養雞這項產業十分陌生,但牧師總說:「就看上帝的意思吧!」人生再大的難題都會從上帝那裡獲得解答,遵循著上帝的旨意會得到祝福與幫助,或許那份安心與坦然就是牧師能持之以恆把慈善事業堅持下去的原因。
阿嬤和大多數臺灣人相同,起初並沒有特殊的宗教信仰,牧師讓阿嬤覺得很溫暖,鄰居做久了漸漸被牧師感動,決定加入教會,牧師就像一盞明燈,牧師很溫暖、有耐心、愛心,比女生還細膩,普通人沒想到的地方都會注意到。阿公之前脊椎去開刀,開刀每天一大早牧師就會問今天的心情如何?感覺怎麼樣?因為要為阿公禱告,牧師的兒女經過家門口都會進來用心禱告,有時候晚上牧師和師母也會到阿嬤家裡,為此阿嬤十分感動,所以去開刀也不害怕,牧師帶給他們安全感,是大家的精神支柱,不管誰有什麼事情都會一直陪伴著大家。
作者小檔案
來自實驗教育,住在景美溪邊,家中有一顆黃金麝香柏,希望擁有一隻狗,吃文學和音樂為生。
文字由想像和回憶集結而成故事,影像由聲光、色彩匯聚成現實。喜歡文字喜歡影像更喜歡用他們說故事,因此我來了!蹲點聆聽,並書寫記錄下:屬於我們共同見證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