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太平藍染工作坊」 - 黃丞琳
*水源地:溫度、純粹、藍色
在太平與水源地遇見的所有人,讓我感受到最單純的善意,可能有點誇張地說,這裡對我來說是烏托邦一般的存在,記得雅汶分享過自己專案經理的身份需要和很多人合作接洽:「不管是跟誰合作、形式是人對人或人對事,其實根本都是從人對人的交流開始,交流過程中自己是帶著真誠的心就好。」
*初見:水源地在哪兒?
2024年7月19日,台中的夏日熱烈地迎接我們。早上九點,循著水源地夥伴提供的地址——台中市北區育才街3巷3號3樓之4走到台中一中對面細細長長的育才大廈前,一樓是台中知名的豐仁冰攤位,大樓狹窄的樓梯寫著「水源地基金會由此上三樓」。(誕生了蹲點的第一張照片,由此開啟序章)
我緊張又期待的心情隨著踏上樓梯一步一步慢慢疊加。專案經理雅汶應門上前迎接我們,映入眼中的辦公室約只有十個座位,其餘每一寸空間被文件資料及活動用品填滿,每一箱每一沓都有標籤分門別類,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不難想像這小小的辦公室與工作夥伴們承載了龐大的工作量,也預見了這十五天我們會相當繁忙。
*夥伴:職人精神與處事態度
第二天,因為我把腳架忘在辦公室,在假日又麻煩雅汶幫我們開辦公室拿腳架,不過卻意外的因禍得福,和雅汶聊了很多——水源地日常、夥伴們的私房美食、暑期實習等等,臨近道別時雅汶說等等還要跟婕妤去採買手工藝材料,並且他們假日有空時也會相約上課進修提升自己的手作技能,我才驚覺藍染已經完全是他們的「生活」。
第十四天,設計師家毓協助我們趕工做展品,我們在晚上七點半下班後已經精疲力盡,家毓卻說要繼續留下做車縫工作,飯後九點經過水源地,透過窗戶看見七樓小工坊依舊明亮,我們就知道家毓還埋首於縫紉機前。不讓今日事落到明天,「自主加班」在水源地好像也已經是家常便飯。
在最後一天臨走前,婕妤問我們:「我工作的時候會不會很兇?」,(這個問題源於實習生們在提案前跟我們說害怕自己做不好會被婕妤罵XDDD)我的理解中,所謂的「兇」其實是對工作的負責,在水源地的十五天,發現夥伴們把工作討論與閒聊分得很清楚,工作時嚴肅不僅是尊重這份工作,也是重視份內職務的態度,在水源地工作的氛圍是輕鬆愉快的,但絕對要拿出百分百的專注與努力。
「與水源地告別後,延續這份態度與職人精神持續前進。」
*染藍:關於太平的孩子、創作的純真與野性
如果要說太平藍應由太平說起,太平藍,由太平的孩子染上。近兩年太平藍致力於舉辦頭汴坑染物祭,讓藍染工藝以展場形式走入民眾視野,工坊積極集結居民與頭汴學童進行展品協作,共同譜下最真實深刻的太平藍。
蹲點期間我們跟著水源地夥伴們前往頭汴國小進行型糊染的推廣教學與展品製作,設計師們以學習單形式引導孩子們畫下他們的「喜歡」。「喜歡什麼?」是很直覺的,因此孩子們能很快速的做出反應,就連繪畫也是相當直覺的,這樣創作的「野性」是青澀而珍貴的,沒有任何雜念、回歸根本,初始型態的理念、創作與藍染技藝融合為太平的藍渲染綿延。
「藍色一直是我最喜歡的顏色,從今往後藍色對我來說又有了獨一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