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縣豐濱鄉 靜浦社區發展協會 - 牟翊璇

「當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時候,他們是會感受到的。」


 初遇靜浦國小

她是公費師培生。當時在填志願時,她就已經決定好未來要待在故鄉花蓮教書,父親帶著她一起走過幾間有可能填上志願的學校,那是一趟尋找未來方向的旅程。

 

他們抵達靜浦的那天,那一刻,靜浦的美讓她幾乎沒有猶豫,當下就決定好了,靜浦國小會成為她的第一志願。

 

她懷抱著這份心動與初心,熱愛孩子的她,進入東華大學就讀,修習師資培育課程。選擇當老師這條路,不是因為這條路容易,而是因為她喜歡孩子,也願意付出陪伴在孩子們身上。

酸甜苦辣

在成為老師的這些年裡,她走過了教育現場的每一個角落。從班級導師到科任老師,從行政窗口到劇團負責老師,每一個角色她都全心投入。如今,她已是靜浦國小的教導主任,同時仍帶領著學校的劇團,對她來說,無論職位如何變動,與孩子同行的那份初心,從未改變。

當然,這條教育之路並不總是平順。面對外界的誤解與質疑,她也曾感到無力——有人不理解她為什麼總花那麼多時間「陪孩子玩」、為什麼要那麼拼命為他們爭取機會,過去甚至有段時間願意開放自己家裡的空間,將其打造成「開放家庭」在課餘時間陪伴孩子,面對不能被理解的教育行為,她也曾陷入深深低谷,懷疑自己。

好在就算經歷過那些不被支持,她還是重振旗鼓,有好時機就抓住機會,持續的做著他認為能夠幫助到孩子的事。當有一位善心人士捐贈二十萬元給靜浦國小的時候,她不是優先把經費使用在學校設備上,而是寫了一份計畫,帶孩子們離開花蓮靜浦,去認識這個世界。過程中刻意使用多種交通工具,帶著孩子們體驗那些他們不曾使用過的,那一趟旅程,也不只是交通工具的搭乘體驗,也是他們難得離開靜浦的生活體驗,他們一群人繞了台灣幾乎一圈,去到了台北,那幾天的行程緊湊又辛苦,老師們一邊顧孩子、一邊確保活動安全,光只是聽著的我就可以感受到過程中換不同交通工具時的繁瑣以及勞累,可是看著她在說那段回憶時,臉上掩不住的笑容就可以知道,她是真心的愛著這些孩子,真心的希望有機會可以帶著他們去看見更遙遠、更廣大的世界,哪怕她其實很累,還是說著下次如果還有機會,想帶他們再去體驗這次幾個沒有機會體驗到的交通工具。

我才知道,教育也可以成為翅膀,而她,對孩子們來說就是那對翅膀。

光影偶戲

靜浦國小的孩子們有個屬於他們的舞台,那個舞台是由「光影劇團」所建立起的。

這是學校具代表性的特色課程之一,從剛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有參與比賽就有得獎的殊榮,歷經了近十年的時間,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師資換了一批批,剛開始只是一個劇團提出來的計劃到現在靜浦國小已經擁有專業的老師可以進行孩子們的劇團培訓,帶著孩子從故事收集、文本分析,再到戲劇排練,現在由她擔任此項目的負責老師。

當燈光亮起,小小的身影藏在幕後,紙片偶人隨著孩子的手一動一靜,光影在布幕上跳躍,故事便開始了。

透過那道布幕,學會表達、學會合作,也學會相信自己,這項活動讓教育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更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獨特聲音的機會。

生命的無可限量

 

「有時候常常是我們很擔心,但實際上,孩子們的生命是很無可限量的。」

 

這句話,是她在偏鄉教育裡最深刻的體悟。

靜浦國小不大,但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生命故事。在靜浦國小任教的這段日子裡,她看過了一批又一批孩子的成長過程,有的孩子出生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環境裡,需要大量的陪伴和心理支持;有的孩子天生就很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一個能夠讓它展現的舞台;還有的孩子坐享家族帶給他的豐沛人脈資源,可以很勇敢的就只是做自己,她看過許多孩子被生活磨得滿身傷痕,也見證過他們重新站起的瞬間。隔代教養、資源匱乏、家庭破碎……這些隱藏的問題壓在孩子們稚嫩的肩膀上,沉重得超過了他們的年齡。但她卻一次又一次,看見孩子在困境中綻放出難以想像的力量。

她看過一位孩子,家庭的破碎以及功能不健全,導致他在國小時期並非師長誇讚的、同儕間受歡迎的、學業上有亮眼表現的,到了國中,一個全新的開始,他願意給自己一個全新的機會,以前的我,很討厭分班、分校,只是沒有想過換一個新的學習環境,可以成為一次孩子重新好好把自己建立起來的機會。

透過她的眼睛,我才看見,教育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場漫長的等待,教育是可以透過用心的陪伴,嶄新的環境,等待孩子相信自己、相信這個世界依然有溫柔。

 

「沒有什麼時候,是人生註定敗壞的時刻。只要願意,生命就有無限可能。」

 

她用一個一個的孩子生命故事展現著這樣的精神。

 

總有天會出走

 

雖然說他愛著這個地方,愛著這些孩子,但她也知道,愛,不能只是守在一個地方。她期待有一天,能夠走出靜浦,到更大、更多孩子、更多社會給予資源的學校看看,認識更多元的教育環境。因為唯有見過更寬廣的世界,她才能把那些寶貴的經驗、更多的資源與方法,再一次帶回靜浦,帶給這群孩子。

她說,教育的意義不只是教書、不只是將教科書上的內容學起來,帶孩子看見「他們有力量去追逐夢想」更是在偏鄉小校的教育之所以可貴的地方。就算出生在偏鄉,他們一樣能看見世界,一樣能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不同的答案。

 

「當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時候,他們是會感受到的。」

 

這句話,不只是她的信念,更是她每天在教學現場親眼的見證,雖然只是陪伴孩子這一條路,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光是有時早晨一聲溫柔的問候、一堂課間的陪伴、一場表演演出後的鼓勵,是有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她說著她第一屆當導師時帶的孩子現在大概跟我們差不多大(大學階段),有的孩子至今都仍與她保持著聯絡,在不同的人生路上,有屬於他們的亮眼成績。或許環境有限,或許資源不足,但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被期待,他們真的會不一樣,那雙眼睛會亮起來,那顆心會重新跳動,那段人生,也會因為這份愛,而展現出無可限量的可能性。

她用時間灌溉,用陪伴證明「愛」是有影響力的。

 

 

 

她,是靜浦國小的教導主任--鄭袁媛。

作者小檔案

牟翊璇
東海大學

高雄人|讀企管系但大概不是在管理企鵝

喜歡嘗試創作,用音樂或文字;喜歡吃美食,用不太容易吃胖的體質;喜歡跟人產生交集,用應該還算有趣的靈魂。

認識更多我:https://www.instagram.com/yh09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