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基隆市暖暖區碇內社區 - 莊惠晴
一句「我們不是這邊的人」總是會被意外的溫暖回應
蹲點的那一陣子,真的打破了我原本的生活習性,大概是出生以來最頻繁跟陌生人聊天的時期了,為了量身碇誌,我們在市場、廟、咖啡廳、日式料理店之間徘徊(雖然也有幾次是遲疑許久之後打退堂鼓的。)擔任外地來的可疑大學生npc,談話開頭永遠是
:你好~我們是來碇內18天的大學生
:不是,我們不是這邊的人!
幾乎所有人都會在聽到這句話之後露出訝異的表情,一瞬間人物誌採訪的受訪者就變成我們兩個?問我們讀哪個大學、是哪裡人。「蹲點大學生」的這個頭銜,好像變成了快速通關,讓訪問總能超乎意料地順利進行,也很感謝大家樂意分享關於我們好奇的一切。
可能已經有濾鏡了吧,感覺在碇內就有種講不出來的親切和幽默,也不是每次都為了訪問,轉角的麵攤、隔壁的臭豆腐,或者大樓管理員,就算只是排隊時聽到的超商店員的對話,我們也會聽完之後在回程的路上笑很久。
回到社區,無論有沒有課程,我們幾乎都會到活動中心,有時是紀錄課程進行,有時則是到廚房幫忙。來這裡上課的人形形色色,不只是住在碇內的居民,也有人特地從其他地方趕來,只為了參加其中一堂課,所以,我們接觸到的長輩,其實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魔術師的不定時巡演
劉大哥,是我們口中的魔術師,出沒在社區的時間不固定,總會從他隨身的背包,或其他神祕的地方生出魔術道具,然後開始大展身手,在手指上穿梭的橡皮筋、金蟬脫殼的繩子、需要靠點小技巧才能解開的機關⋯⋯雖然不是那種最華麗絢爛的魔術,但也足夠讓我們讚嘆好一陣子了。而到了魔術表演的最後,劉大哥總會開始解說魔術並且嘗試教會我們,也這樣玩十幾天的橡皮筋,但有些還是學不起來,只能說我沒什麼慧根:D
初次見面的時候,玫萍姊說劉大哥是小編,有活動或是課程時,他都會來拍照記錄後上傳到自己的臉書,所以後來我也會偷偷跑去看劉大哥的臉書。
*可疑的大學生*
紅綠燈男團
在某次的課程,有三位長輩正好各穿了紅黃綠三色的衣服、坐在同一桌,還一直友善地(?)鬥嘴,所以就這樣在我們心裡以紅綠燈男團出道了。長輩的發言和行為永遠讓人預料不到,每天都像剛出爐一樣很新鮮⋯⋯很有趣。
碇內給了我很多勇氣和動力,去嘗試在不熟悉的場合主動開口,去面對陌生人,甚至去正視自己的不安,雖然只是短暫來到這裡,但這份既自在又真誠的勇氣好像可以留得很久,因為許多看似微小的相遇而與碇內緊密連結。那些不經意的對話、社區裡溫柔又俏皮的日常,全都成了我心裡的一部分。
「你們知道什麼館最好笑嗎」
「校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