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屏東新來義部落 - 義起來蹲Day4 《壁虎是不看時間上大號的》
今日走訪:<老人關懷站-615小吃店-giyav家做模型-產銷中心>
每週的二五社區會有例行的老人會,一早社區的老大人就開始聚集在活動中心,前頭主持人精神奕奕的與耆老們討論著族人古物的族語怎麼唸,拼著羅馬拼音抄寫下來,手上厚厚一疊筆記,筆不曾停過,投影幕不斷放映各種相關照片,感受的到青壯年很努力在部落學習舊有的語言,保存族語,紀錄下來並好好傳承。
在這個漢人當道的社會,不管是生病或就學,只要出了部落就是國語,為了升學和工作,很多孩子、壯年人都到外縣市生活了。族語的建構象徵祖先生存的歷史足跡,語言發展並不簡單,是時間堆砌成的心血,更是演進的重要里程碑,然而西方、日人及漢人的入侵破壞了原有的規律,對原民的「統一管理」使文化保存更為艱辛,無形中吹毀著文化歷史,更可怕的是,原住民沒有文字,很多vuvu的口述成了唯一根據,每個vuvu都是活歷史,可是發音因人而異,後代使用羅馬拼單字,但統一拼字方法是一大困難,為保存原民語言的難題之一。
很認真地觀察了坐後排幾個不認真聽講的阿公,他們正在下棋,沒有名字的棋,請欣怡用族語幫我問vuvu這是什麼棋,原以為是無法翻譯所以難解釋,沒想到是真的沒有名字。這更燃起雞肉的好奇心,後來整個早上幾乎待在vuvu身邊看他們下棋,設法想要學起來,因為聽說這個棋只有年長的vuvu才會玩,四五十歲的ama都不太會;總共16顆棋,黑白各八顆,放在五乘五的棋盤中,vuvu們在下棋而我一直在旁邊問,溝通其實充滿障礙,他們不太會國語,大多都用族語在對話,比較會國語的vuvu緩慢且吃力地用簡單的字詞配上比手畫腳試圖讓我了解遊戲規則。
其實雞肉並不是真的很喜歡下棋,而是喜歡和老人家們下棋的感覺。在家鄉陪阿公阿嬤的時候最常下跳棋了,這種天倫之樂無預警的在新來義喚起,讓我完全忘了時間,一轉眼大家都站起來開始盛飯,中午了。雞肉厚著臉皮還不想離開,想知道自己剛剛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我巴著vuvu拜託他陪我下個一盤再走,他也笑笑地拿出棋盤以示答應,就這樣耐心地教我走完一盤棋,雞肉可是有吃到vuvu兩顆棋子呦,超開心的!雞肉認輸後vuvu竟然不回家吃飯,要我們兩個下一盤給他看,看來vuvu也開始喜歡我們的陪伴了,約定好下週二見,其實心裡很期待,我們會遵守約定的。
中午答應皓成要一起吃615,感受的到大家真的很愛615。老闆還加了青菜、雞蛋又送了飲料給我們,這樣的熱情我想我必須學習接受,拒絕反而不禮貌,最重要的是抱著感謝的心隨時講句ma sa ru,在這邊的生活有人會為我們著想真的很感動,畢竟出門在外又要自理三餐,因為這邊的溫暖讓我們更加想念家。
常聽孩子說這裡有個年輕人叫Giyav,最近需要人手做模型,到底是什麼模型他們也說不清楚,總之就是過去了就對了!隨便扒了幾口飯就趕了過去,一到那他開始跟我們比畫著山河,解說河道與山林在災前災後的變化,他們說這是屏東大學的計畫,用中科院給的數據,將每一條等高線刻劃在珍珠板上,切割下來,不同等高線切割出不同大小的珍珠板,堆疊在一起成為一座米你的小山河;這是山林在風災後的等高線數據,Giyav說他們主要想調查古時候的防災措施與山林保養智慧,vuvu如何進行水土保持和預防災害,vuvu們如何與大自然互利共存,這些長輩們的生存智慧如果不紀錄就真的要消失殆盡了,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計畫。
giyav比劃著已經做好的幾個模型,訴說著山河的距離有了怎樣的變化。河道在風災後日益加寬,土石和泥流帶走了耕種的田地和部分的房子,沖刷過後的山坡地變得平緩;舊來義、來義、來義國小…落點明確了點,好像更了解這邊的地緣關係和結構了。
被我們強行拉來幫忙的孩子也越做越投入,希望他們能感受到自己也是文化保存的一份子。
短短幾個小時完全不夠聊天,為了趕去赴與恰吉的約不得已匆忙的離開了,急忙到了產銷館,還沒來的及好好地介紹自己,俐落精明的洽吉就切入重點開始訴說著產銷館和整個來義的故事。
非常忙碌的產銷館經理,恰吉姊,看似凶神惡煞的她本人也真的很兇,可她那股熱腸就散發在她的言語之間,希望藉由與她聊天可以看見社區問題,更加解這個社區,找到田調方向。
北邊4個村莊,南邊3個村莊,總共7個村莊,而這產銷館是南北之間的中心點。這邊的藝品都來自居民的巧手,擺滿了各種木雕、琉璃及編織;動線蜿蜒呈現S型,是精心設計成百步蛇的體態,象徵排灣的守護者,比較特別的是擺放了很多手摺的玫瑰花,是利用月桃葉摺成的友誼之花,進館的客人不論是否有消費都算是結緣,路過、遊玩的人們都可以隨意挑選一支自己中意的帶走,交個朋友。
月桃象徵著生命的孕育與誕生。早期住在石板屋冬暖夏涼,如果天氣太冷就會在床板上鋪一層月桃葉當草蓆,石板代表著男性而月桃代表女性,這種生生不息的概念放進了產銷館,不管是否有客人店裡的員工隨時都在動,這也是恰吉的經營理念,她說:「壁虎是不看時間大便的捏!上一秒還很乾淨下一秒就開始長灰了呦」,好的回饋機制可以造福人群,不用討好不用迎合,每個作品的自然樣貌都代表著獨一無二,地方產業的經營是很需要熱情的,必須把這邊的物都擬人化,對於部落、社區、還有每一個角落都要自發性的關心,這樣子才會進步,才能更好,成績也許可以投機但能力不能,小小個產銷館有著生命力飽滿的靈魂。
產業發產與轉型最大的難題是,食品、物品開始外銷,當東西真的做起來了,訂單有了,可是社區原有的農物少無法接單,也沒有像遷居前自由廣大的田地可以耕種,耕種人力是個問題,手作品也無法臨時量產,我開始想這個問題絕對不只發生在新來義,可能是很多發展協會會遇到的問題,面對不斷挑戰的困難要怎麼化解,在恰吉眼中我只看到全力以赴,即使是逆風,也能化為展翅高飛的動力。
傍晚的我們差點忘了去牽放在產銷館外的腳踏車,趁機在社區走走,夜晚的風沒有烈日這樣壓力,看到什麼人打招呼就對了,對於適應這個地方也許是十分滿分的陌生、緊張,但我相信都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