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鐵份部落 I - DAY 13。0817。從Ha hay中看見傳承,更看見責任

冠軍杯。看見階級制度下的整體性

Ha hay第二天,活寶們跟著姊姊們到會場旁觀第一個專屬部落青年的儀式冠軍杯,每一年的今天,對青年而言是一次的檢視,頭目會依照這一年來部落對這個青年的評價給予表揚。

對於有貢獻於部落的青年,頭目會賞一杯酒作為獎勵,並以此為表揚部落青年的方式,也期待部落裡的青年們能見賢而思齊,引起他們更加上進的心,讓部落更為凝聚而團結。對於有不良表現的青年,頭目會給予一番教誨,然而,並不著重於處罰個人,因為在阿美族的年齡階級的思維下,會認為單一個人的犯錯很大的原因是來自同一階級的兄弟之間彼此沒有互相督促好,是整個階級的人都需要被檢討,而非只有個人。

「只要我們成為kaka(哥哥姊姊)就應當要友愛、觀照自己的弟弟妹妹,他們犯錯都是我們身為哥哥姊姊的錯誤,沒有把前一輩交給我們的交給他們。」一段來自姊姊的話,就似乎找到這個儀式裡,最純粹的為什麼。

                                                                                                          

 

 

 

 

 

 

 

 

 

分食牛肉。所謂團結與平等

在冠軍杯結束後,凌晨由Cipooday(吉勃歐代,年齡階層裡帶刀者,負責指揮Kapah(噶巴赫)青年們的指揮官)殺好的牛肉,經由青年階層熬煮後,會在這個時候分食給部落的每戶人家。

跟著依序唱名的聲音,婦女們忙著拿出自己的鍋子,而Kapah(噶巴赫,青年)忙著把煮好的牛肉與分好的生牛皮分送給家戶,除了講家家戶戶都有,更講究公平性,份量取決於人數的多寡,而非鍋子的大小。這樣看似簡單又平凡盛裝牛肉的過程裡,卻隱藏著阿美族年齡階層社會下,各個階層的團結與合作,以及那極度講求平等與分享的社會。

對成長於貴族社會的排灣族黑黑來說,是一大特別的體驗。在排灣族的社會裡,祭典中,貴族只負責儀式的進行與祖靈的溝通而已,並不涉入準備食物中,貴族的一切飲食都由平民張羅與納貢。

而對成長於漢人社會的灰灰來說,分食牛肉的過程似乎不那麼特別,整個部落均公平享有的理念也是十分正常的。然而,對於為什麼是「牛肉」呢?卻是他最為好奇的。在阿美族的社會裡,對牛肉是十分重視的,也因此只有在豐年祭的時候才可以吃。然而,在漢人的社會裡,因為農業社會的關係,認為牛隻是耕作中的最大功臣,因此是不可以吃牛肉的。

同樣都是對靈體的重視,卻有截然不同的對待方式。

此時此刻,活寶們突然聽見了可愛阿公的名字被呼喚了好多次,卻不見阿公的身影,也不見其他人前來幫忙,於是,活寶們決定一起幫阿公提牛肉回家囉。憑著印象的活寶們,再次走回阿公的家,比起上次的來訪,阿公的家又多一份熟悉感,只是一樣是阿公一個人守著那個家。那鍋牛肉阿公自己一個人吃得完嗎?那個難料理的牛皮,阿公有辦法處理嗎?

                           

 

 

 

 

 

 

 

 

 

 

 

還是要穿族服一次吧。姊姊們真的超感人

到了要進行晚上祭典儀式的時間了,活寶們也要換上傳統族服已顯示對祭典的重視與參與感,看著族服不知從何穿起的兩人,當然是跟姊姊們求救啦!

到了古頭目家的兩人,看著姊姊們從衣服、護胸布到綁腳布等一一穿上身,才知道阿美族的族服有很多小

 

細節需要格外重視,不論是護胸布的方向、綁帶的方向與位子,更甚是綁腳布的纏繞都有許多小細節,更看見族服背後象徵的許多身份上的意義。

一邊穿著族服,一邊聊天,姊姊們突然提及了綁腳布的由來。在許多族群的服飾裡,都免不了有綁腳布的搭配,就連黑黑的排灣族也不在例外,那究竟是為什麼還要綁一塊布在腳上呢?

夏天就自然的穿著短袖,冬天就合理的換上長袖,服飾是從生活環境孕育而生的。時空背景回到以前的生活環境來看,以前的人生活的地區並不如現在平坦,時空推回好幾千年前,現在生活的住宅區還是尚未開發成功的叢林區,地面上爬滿了蟲子、野草也長得很高,幾乎是在草叢裡生活著的,如果沒有綁腳布的保護,很難在那樣的環境行走生活著,也因此綁腳布才會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中自然而然的生成。

從綁腳布生成這樣的概念中,活寶們也進一步想到了有關台灣十六族原住民服飾上的區別。在平地的原住民抑或是低海拔的族群裡,像是阿美族、排灣族、達悟族等,因為氣候的關係,夏天的男性大多裸上身為主。而若是在高山抑或是高海拔的原住民裡,像是泰雅族、太魯閣族等,因為天氣較為寒冷,一年四季的男性穿著都帶有背心抑或是披肩等。這樣從綁腳布一路向傳統服飾上有著族群的區別性思考,除了讓活寶們深刻感受到以前傳統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外,更看見了過去不曾用心思考過的,有關服飾背後象徵的不再只是為了美觀,而是有更深層的意義性,是過去人們在生活中所孕育而生的智慧,是為了生活而最真實的存在。

 

 

 

 

 

 

 

 

                                                   

 

 

 

 

 

 

 

 

                                 

Pakayat(宴靈、娛靈)。讓祖靈看見部落的和諧

Pakayat(宴靈、娛靈)是豐年祭第二天與第三天晚上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族人們會齊聚在一起,手拉手,唱著歌,跳者舞,讓中央的祖靈們看見部落的豐收與和諧。

「手拉緊一點!」、「唱大聲一點!」這是在祭典現場,管理階層們最常對場內青年說的話。這樣的話句中,並不是想讓大家看起來更加漂亮的呈現給觀光客,讓他們為之讚嘆,而是要讓祖靈們,在場中央的祖靈們,感受到鐵份部落這一年來的安好與團結,手牽緊了,祖靈們也聚集的更近了、唱大聲了,祖靈們也感受到其中的喜樂了、舞跳得更盡興了,祖靈們也跟著歡欣了!

這些歡歌起舞的背後,是為了整個部落的團結,是為了與祖靈進行一年一次的深刻對話,是為了堅守族群的信仰,是為了凝聚部落的意識,是為了部落的傳承,是一個階層接續一個階層的延續……

在與鐵份一同Pakayat的過程裡,真真切切感受到這些唱歌跳舞的背後,更強而有力的意涵。

能更加地看見為何大家要圍著圈,讓出場中央最神聖的位子,因為那是祖靈所團聚的地方,而不是觀光客們為了拍照而可以擅自闖入的地方。

那個大家圍著的圈,不再是觀光客想體驗就可以隨意加入的圈,而是守護著祖靈的存在,唯有穿著阿美族傳統服飾的人,才是祖靈認得的,也才是能好好守住祖靈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