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鐵份部落 I - DAY 10。想做的很多,但時間總是很少

製作藥洗好嘿皮,阿嬤植物貼貼貼

又到了活寶的開課時間嚕~~~噹噹噹上課了~~~

今天是活寶們的第二堂課-中醫藥洗製作與原理,以及懷舊課程主題一我的兒時記憶。在教授中醫藥洗時,小黑黑先拋出了許多有關藥用植物的問題,原本想藉由考考阿嬤來喚起他們的注意力,沒想到,令小黑黑驚訝不已的是阿嬤們對於中草藥的認識遠超乎自己的想像。尤其在鐵份部落,長輩們對藥用植物的掌握度很高,用法除了內服、外敷外,更有專屬於阿美族的特殊用法-用來泡澡沐浴等,這裡的植物種類也相對豐沛許多,同一株植物但不同部位所具有差異極大的用法,也相當完整的被口述傳承下來。這除了使同樣來自部落的小黑黑訝異其中草藥資源之完整外,也激起他在原住民中草藥田野調查的興趣,期待在未來蹲點這些日子,能一同記錄下鐵份部落中草藥資源的美好,並融入自身專業,有天能帶給部落更不一樣的想像。然而,對大灰灰而言,則是感受到長輩們對中醫知識求知的渴望,許多奶奶都期待我們能將上課內容整理過,以便未來能重複製作藥洗。此外,長輩們對於植物的認識與涉略,更引起了大灰灰也希望完成鐵份部落中草藥資訊小手冊,將這樣生活化又美好的文化傳承下來。

   活寶們設計已久的植物拼貼畫課程終於要展開囉~~起初設計這些懷舊手做的目的,除了希望透過手做活絡長輩們的腦袋,讓他們能不再聚焦在晚年得獨居或失能的生活,而能喚起在記憶裡美好回憶的部分,讓那些曾經在生命中的喜悅、歡樂與意氣風發能再次回到長輩們的身邊,帶著這些對過去美好的眷戀生活,而非只看見眼前的孤單與失落。此外,也期待透過讓長輩自己離開文健站的位子,走出去動一動之外,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詮釋並結合在兒時美好回憶中。

                                                                                     

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長輩需要鼓勵與可愛的一面,有一位阿嬤因為眼睛白內臟的關係,常常是沒辦法很清楚看見這個世界的樣子,也因此常常說:「阿嬤眼睛看不到,阿嬤不行。」但透過我們的鼓勵與協助,其實阿嬤還是做得很好的,也讓我們感受到鼓勵長輩的重要性,看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失去原本的模樣,漸漸地無法做很多事情,無論對誰而言,都是一件很無力又十分失落的事情,這時候若透過適當的活動指引,不斷讓長輩運動並建立自信心,是可以協助他建立起對自我的自信的。

在聽著長輩分享兒時回憶時,阿嬤們都說小時候因為經濟的關係,都得幫忙農務,可能是種田但更多的是放牛,也因此阿嬤對小時候的回憶多是小小身軀拖著一群牛,伴著夕陽走在鄉間小路的樣子。

                                                                              

同心協力做瞭望台,最美的文化傳承

終於到了豐年祭的籌備期嚕~~活寶們跟著部落青年一夥人的腳步來做瞭望台囉。瞭望台在阿美族傳統中,是建構在部落最高點的守望台,平常由部落青年輪流看守,象徵著部落最重要的建築。

雖然鐵份是一個小部落,同一階級的青年人口數甚至只有一位,也或許是因為這樣的迷你,才能感受到鐵份最團結的一面。即使有階級上的區分,彼此卻仍和諧的把部落事務完成,不是嚴肅的氣氛,更不是有世代隔閡的,而是氣氛輕鬆自然,卻不失尊重的一起完成,看著老青年帶著年輕青年一起做屋頂,那樣手把手的教導,除了有著年輕人向老年學習的心,更有著老年人對年輕人的期許。

  在跟著部落一起搭建瞭望台,這也是我們與部落青年的初次見面。在與哥哥聊天後,我們找到了另外一個期待紀錄的方向。像哥哥這樣北漂的部落青年,在外地所做的一切努力就跟部落脫節嗎?難道唯有當豐年祭回到部落幫忙才算是部落的一份子嗎?所謂返鄉或回家的意義是什麼?這一連串從哥哥身上得到的反思,都將是我們接下來的日子期待一一釐清的方向。

工作一陣之後,部落婦女們也帶著愛心西瓜來探班嚕~看著青年們分享著婦女帶來的西瓜,一滴汗水一滴西瓜汁的流淌在嘴邊與臉頰,這也勾起小黑黑的回憶。那樣部落婦女相互幫忙的畫面,就好像回到傳統部落生活的模樣,自給自足,彼此幫忙。

                                                                                         

忽然間,小黑黑注意到一直有部落青年做在農耕貨車後頭,身上揹著相機的不停繞著部落,這讓他想起了有關部落青年對於自我文化意識的相關記憶。在小黑黑的原生部落裡,小時候雖然對部落文化不會特別要求小朋友要記得或著紀錄,卻會製造許多讓小朋友可以親身感受文化的環境,讓孩子從小就親近部落,感受文化中的美好與智慧。

小黑黑也看見了阿美族裡區分年齡階級的意義,沒有區分年齡階級的部落中,許多部落事務大多由長輩進行,較少看見年輕人的身影,然而在區分階級的阿美族社會中,會賦予不同階級工作,讓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能參與其中,讓青年也能有參與感,並從中學習文化。這樣讓小黑黑想起自己小時候對文化的意識程度,國中以前的她,不覺得要特意去學習傳統文化,它就自然而然的如入在生活裏頭,在部落就是會講母語,部落有活動就會想去參與。直到高中,接觸到不同族群的原住民青年後,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才感受到自己對排灣族的認識其實並沒有想像中深刻,還有許多許多等著他去探索的小知識呢~

 

部落青年之夜,思考與問題的留下

好不容易認識了部落青年,活寶們還是要好好把握的吧,吃完晚餐後,絕對是要去找他們的阿,提著鹹酥雞的兩人就這樣闖入了哥哥的家~~

在跟哥哥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大灰灰除了第一次如此完整的了解阿美族豐年祭的做法及其意義外,也從中感受到哥哥自身對自我身分的認同與不斷努力投入的所在,即使在北部念書,他仍積極參與原住民社團,甚至將自己在部落領唱的經驗分享在社團,讓阿美族傳統歌謠能在台北校園響起,發揚起來。

然而,小黑黑則是開始反思起自身對文化經營與傳承的樣態,究竟應該長什麼樣子?在他所認識的部青中,有一群青年倡導的是用自身作為傳承媒介,積極參與部落事務,希望自己能將完整的部落文化繼承到自己身上,保留也感受最完整的樣態。而有一群青年,則是如同哥哥般,在離開部落生活後,不斷從自己在外地的生活所得到的一切中,去連結部落記憶,希望用這些在外面學到的力量來發揚及傳承文化,用自己的樣態回歸部落,並用著自己在外面的所學與部落連結,活絡起部落文化傳承。究竟是前者還是後者是最理想的樣態呢?其實小黑黑到現在還是沒有答案,但她深信著,只要你喜歡,只要你熱愛,只要你認同,文化是會長在自己身上的,長成屬於你的專屬美好模樣。

交流後的反思,紀錄片的開端

是原住民就應該愛文化,就應該要親近部落嗎?

不在部落的原住民就不愛部落嗎?

只要是原住民就應該喜歡並認識自己的文化嗎?

所謂出走跟回家之間的衝突與相輔相成是什麼樣子?

這些疑問還留在活寶們的心中,也期待會是個開端,給予不同生命樣態最美好的詮釋。

 更多影片,快來訂閱我們的YOUTUBE  

                                                              蹲點。探險活寶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wDEMTKlS9zBlU1TXx9-Xw?view_as=subscri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