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宜蘭東岳社區發展協會 - 說!記憶中的傳統美食


早晨七點,刷牙洗臉前往那間終於開了的部落早餐店吃早餐,一邊討論著我們即將上場的課程。

這是我們帶的第一堂課,有種關公面前耍大刀的錯覺,畢竟這裡的阿嬤們所經歷的時間是我們的三倍,甚至有些是四倍,我們卻要帶一堂他們專業的「傳統美食」的課程。

 

我們與傳統食物的故事

 

那道菜是「小米醃肉」泰雅族的傳統美食,因為古早獵人上山的時候需要把食物保存,所以最直接處理這些食物的方式便是在肉上抹鹽醃漬,生肉放幾天因為醃漬的關係就可以食用了。也有人說,因為以前沒有冰箱,所以藉由小米煙肉的方式保存,然而不同的部落可能用不同的材料醃肉,有些部落沒有小米,所以就會用稻米,在課程開始前我們也問到一個阿嬤是從苗栗嫁過來的泰雅族人,他們那邊也沒有小米,所以使用的是「糙米」醃漬。

 

課程開始前,文健站的照護員巧穎姐姐帶著我跟雅旭先處理小米,因為在醃漬之前小米必須先處理過。將小米丟入水中,慢慢讓火一起燒開,但又不能讓小米太熟,而是要保持在半熟的狀態,因為醃肉的時候他還會再熟,等到差不多的時候,就用冷水沖一次,再將它瀝乾,就可以了。

 

巧穎姐姐是南澳鄉那裡的泰雅族(碧侯),但他們也有小米醃肉,用的不是小米,是白米。姊姊跟我們分享,他是長大之後才看媽媽學的,她也分享爺爺跟他說,以前小米醃肉的風味是隨著那個人的心情不同而有不同口味,所以調味什麼的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很多以前的規定都有一套他自己在走的方式,就像是獵人上山前不能吵架一般,以前的人會認為若吵架會獵不到食物。現在的人做小米醃肉也會加上不同的東西,像馬告、蒜頭都會讓他有更多的風味。

 

大概告了一段落,我們便到外頭等待阿嬤們的到來。有一位爺爺總是只來量血壓(少數的男性),其他阿嬤看到他便跟他說今天要教小米醃肉,要他留下來上課,還稱呼他為大師,他也少見的向前一步看了放在前面的肉跟小米。我聽到他們的對話也好奇的去問了爺爺,他會做小米醃肉嗎?(當然剛剛已經聽到了對話,只是一個開頭)他肯定的回覆我,我便繼續追問下去,那是怎麼學的,有人教你嗎?他卻回答我:「看著看著就會了,那是『天性』」。

 

接下來又問了一個阿嬤,她告訴我她是苗栗的泰雅族,不是本地的東澳人,是後來才嫁過來的,在他的家鄉製作小米醃肉的方式不太一樣,適用「糙米」製作。

 

課程開始,這堂課巧穎姊姊幫我們邀請了理事長夫人在前面帶頭製作,每個阿嬤都看得入神,儘管每個人都是大廚,都早已駕馭這道料理許久。製作方式並不難,在肉上塗抹鹽巴,取適當的量,每個家庭可能有不一樣的習慣,小米醃肉製作完,理事長夫人說放三天之後就可以炒來吃,如果想要吃生的那要放一個禮拜。

 

接著就是由我跟雅旭負責主持的懷舊系列課程,雅旭首先在前頭主持,帶著阿嬤們討論記憶中的傳統美食。一開始擔心沒什麼阿嬤回覆,沒想到當課程開始,每個阿嬤都不停地述說自己的故事,變得整堂教室熱鬧轟轟,麥克風這頭有人在分享,另外一桌也有分享,後來雅旭擔心是不是我們沒做好,去問姊姊,姊姊告訴他以前的懷舊課程也都這樣,因為每個阿嬤都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他們比較不會等其他人分享完,所以就會直接開始討論。雖然跟預料的不一樣,但這堂課還是獲得了很多故事,並且每個阿嬤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很開心就好了。

 

坐在其中一桌的阿嬤們年紀比較大,經歷過更古早的時代,他們告訴我們以前祖先在山上有種小米,所以會做小米醃肉,也是爸爸媽媽做看了就會了,還要在山上自己處理小米,然後醃這樣。但現在沒有小米了,就沒有在做,也沒有再吃了。另一桌則是說自己的家鄉沒有小米醃肉,有些是嫁過來的,所以是來到這裡才開始學小米醃肉,有些人喜歡吃,但也有些人沒有那麼喜歡那個味道,甚至因為身體不好,所以不太能夠吃了。

 

IMG_6586.JPG - 我們蹲・點滴

 

開啟不同的對話

 

課程結束後,秋月阿姨帶我跟雅旭到郵局後面的一塊地,那是她媽媽的地,上頭種著一塊小米,她告訴我們那是兒少種的,近幾年社區發展協會都有待兒少一起種小米,前幾天負責接待我們事務的簡美姊姊才來問她的媽媽小米是否可以收成了。後來也才知道阿姨的媽媽因為身體不好這一陣子在家裡休息,但他對於部落的事情很了解,秋月阿姨便跟我們說可以等下禮拜去採訪她的媽媽,然後她可以幫我們翻譯。

 

經過這次的課程,阿嬤們又更認識我們了,除了跟理事長夫人約好下週去他家訪問之外,還有其他阿嬤熱情的跟我們分享很多事情,甚至跟我們說可以到警察局找某位警官(他是在地人),採訪他的生活經驗。我跟雅旭是行動派的人,雖然有些突然跟緊張但阿嬤都說了,我們就決定下午去碰碰運氣。理事長夫人也跟我們分享很多故事,例如在場諸多女性除了她跟另外一個阿姨還有老公,其他人的老公都去世了,東岳的男生都很早過世,別的村落的都說這裡是寡婦村、女人國,有些人也說這裡是痛風村(麻鬼),她也告訴我們他的親戚的兒子(沒記錯的話是外甥的兒子)在打籃球,剛升上大一也是跟我們一樣讀政治大學,講一講又發現我有一個同學他也認識,她還有去看過他打球。

 

在那之前,每次午餐時間都有一個阿嬤坐在按摩椅上休息,這次我便向前跟他聊天,這才知道因為她早餐八點才吃,所以不像其他阿嬤十一點多就吃午餐,反而習慣一點吃午餐,所以都會把午餐包回去,晚點再吃。後來他也跟我分享他的諸多故事,她也是少數本來就出生在東岳的阿嬤,她十八歲的時候,工作關係住去南澳,到了這幾年因為家借給了蘇花改的主管機關,所以才又搬回東岳。阿嬤們總喜歡和我分享他們的小孩、孫子在做什麼,也跟我分享了他的身體健康,跟阿嬤這樣促膝長談的過程總讓我能多認識他們一點。

 

下午我跟雅旭就出發去尋找警官了,沒想到每次經過派出所都鎖著(後來才發現是我們不會開門),最後我們就回到文健站,剛好有小朋友在,我們就跟他一起玩。後來巧穎姐姐就很熱心的帶我們去出發找警察,一開始去也是沒開,後來巧穎姐姐直接打電話之後,警察們便探出頭來。我們簡單介紹來歷,因為又擔心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所以先詢問意見,但剛好我們要找的警察休假,其他警察也比較害羞,一直推薦我們去找村長聊天,也告訴我們所長明天會在、後天我們要找的警察會回來,到時候再找他們。

 

雖然沒有順利找到我們想要訪問的對象,但很感激這裡的人們如此熱情,並且雅旭也踏出他的人生第一步走入警察局。

 

回到文健站,我跟雅旭先陪漢娜玩耍,然後帶他回家,回家後便開始採訪他的阿嬤。她的阿嬤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故事(可以去看我們的影片!

 

採訪完雅旭先上樓陪小朋友玩,而我繼續跟阿嬤聊天,阿嬤告訴我他們以前的傳統服飾很漂亮,她的婆婆、媽媽都會做,而他們家前面高掛的那一幅織布的布則是太魯閣族的朋友送給他的,上面織的是一個傳統泰雅女生在織布,然後上面的這個婦女有紋面,阿嬤就跟我說以前他的媽媽有紋面,只是只紋上面那一條之後,因為太痛他就跑走。我便追問為甚麼要紋面?是因為成年嗎?阿嬤告訴我他的經驗,她的媽媽是告訴他比較漂亮,以前的人如果沒有紋面會比較嫁不出去。阿嬤還跟我分享他在澳花生活的一些經驗,還有一些母語,讓我收穫很多,後來漢宇就來樓下找我,帶我到樓上陪他玩。

 

吃完飯後我們繼續陪兩個小孩子玩,一起到馬路上騎腳踏車,他們都騎得很快,街頭巷尾的人也都會出來玩,我們便認識了更多小孩子。後來他們也帶我們到東澳國小跑步玩耍,我跟雅旭整個運動量大增,直到他媽媽來帶他們上山,但整個過程我們其實也很開心。(晚上就回去剪影片了!)

 

 

芊卉與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