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宜蘭東岳社區發展協會 - 我們在東岳的第一天
一早拖著行李,在台北與芊卉會合,共經過四個半小時,高鐵、客運、區間車的漫長路程,終於來到東岳,天氣尚好,空氣中有著飽和的濕度,有些悶熱的感受,但也沒有降下大雨,只有一些小雨滴偶爾出來陪伴。
到了東澳車站,我們遍尋著上回來到東岳部落的記憶,走入社區發展協會,找簡美姐姐。一到文健站她便用微笑接待我們,與我們討論些上回說到一半的課程與這幾週協會的安排規劃。
討論過後,對於接下來的十五天的想像,漸漸有了雛形,也因為文健站僅有平日有活動,我們便決定在東岳社區繞繞、熟悉環境。沿著蘇花公路行走,先是到了東澳國小,矮小的籬笆、白牆紅磚的校舍、射箭訓練隊的場地,都清楚刻劃東澳國小的特色之處,更能看見旅客前來拍照留念呢。
傍晚,我們住進東哥、芃伶姐家,剛接觸新環境總是有些害羞,東哥、芃伶姐的熱情歡迎讓我們很快地熟悉家裡環境,晚餐還以山羌湯、小米醃魚作為歡迎我們的菜餚,真的非常謝謝他們的熱情招待!(僅可惜我只能眼觀無法品嚐,但芊卉說口感很特別、很美味。)
東岳與小米
晚餐時光,與東哥的媽媽、大姐及芃伶姐用餐後,東哥及芃伶姐跟我們介紹了東岳的地理環境(還有一些當地小八卦),看著飯桌上的小米醃魚,我們告訴東哥會拍的紀錄片主題是以「食物」為主,其中有道菜餚正是「小米醃肉」。芃伶姐驚呼:「難怪東岳這陣子要跟我們金岳買小米!」這才讓我們知道,原來東岳是不產小米的,東哥告訴我們,小米的泰雅族語有很多詞彙,但因為不產小米,東岳部落對於小米的泰雅族語不甚熟悉。這時,來自金岳部落的芃伶姐就可以清楚區分醃肉用的小米及釀酒的小米的不同用字,所以東哥也告訴我們:「語言及文化,是會隨著生活方式及環境而有所改變的」。
來到東岳的第一天,身體是潮濕悶熱的,但心是舒爽溫暖的。當因颱風而延期抵達東岳,使我們少了幾天與東岳互動的時光,在面對這些樂於分享、熱情接待我們的東岳人們時,更期許自己能在接下來的十四個日子裡,好好感受、好好紀錄、好好地與東岳這塊土地的人們,一起生活著。
雅旭與芊卉 2019.07.20
蹲點東岳|第一集:終於到東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