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嘉義松竹社區 - D-4 異言難盡

來這裡感受到很不一樣的是人情味,大家都為彼此著想,給予我們鼓勵和安慰,即使路上不認識也會點個頭、打招呼,被熱情地請了很多食物,我們是外地的北部小孩,卻不會被排斥和難以融入。

 

社區很多人只會說閩南語,也不會認字,這也是我們在溝通上的一大難題,在我們這一代身上感受到了語言的斷層,如果不是跟著長輩一起生活的年輕人大部分都不太會說閩南語,想到在工作坊時看到「成為有溫度的工程師」文章的心得,那時覺得有能交流的語言很重要,撇除我們常說的外語(英文、法文等),本土的語言被忽視,沒有親身感受前很難有那種震撼和無力感,我們一人是客家人,一人是閩南人,卻都有想說閩南語腦袋卻跑出英語的奇事。雖知道自己講的不好,本以為帶課程簡單講就好,卻發現講的太慢和不夠流利會讓需要步驟完成的項目更加複雜,在小芳姐帶長輩的過程中我學到:與上兒童課同樣的是需要用其他他們熟悉的事物去比喻我要表達的東西,如捶海綿像是在捶麵糰,越生動的形容越好。長輩們總是鬧烘烘,真誠地表達他們的感受(或是說堅持己見),神奇的是並不會覺得很討厭和煩躁,反而覺得可愛有趣,希望到最後一天還是如此認為。

世界的脈絡,年代的隔閡?

 

 

學校教育

會說中文的長輩多是有讀到初中(大約現在的國中),沒有繼續升學,家境、距離、老師過於嚴格使孩童對上學不感興趣等都是原因,其中一個奶奶說她光是要上學就要好幾個小時,並且沒有腳踏車,只能光著腳走路。更少數有讀到高中的奶奶,七十幾歲了,她的邏輯和條理都很清晰,很快能瞭解我們要傳達的資訊,給予好的回饋、告訴其他人正確的做法。

現在鄉下的學生又更少了,某在地國小其中一個年級只有一個學生,不知道這樣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城鄉的教育問題值得思考。

 

 

早上的課程是做蔥油餅

 

阿嬤熱情的教導我們該怎麼做,要滾成圓的、捲的時候要抓緊,阿嬤也可以當小老師了!

 

 

 

 

 

 

 

 

 

 

 

 

 

 

 

 

 

 

 

 

晚上還有老師帶領的有氧舞蹈課

吃飽飽當然也要運動了,松竹社區真的有很豐富的課程,原本以為全程都會很輕鬆,沒想到跳到後面也很疲憊,身體很酸,參加課程的很多阿姨看起來都輕而易舉,我們需要多加油了!今天又會是好睡的一天。

 

下午和坐在房子影子下乘涼的阿嬤聊天,答應有空再去找她~

 

2024.07.11 T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