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太平藍染工作坊」 - ✶ Taiping Take14——印花現形,倒轉時間
✶ Taiping Take14——印花現形,倒轉時間
蹲點時光即將結束,雖然染物祭九月底才要開展,但明天我們就要先上山到「蟬說:山中靜靜」進行展品初步的佈置,再斟酌佈置方式與整體形貌外,也紀錄下成品照片,所以今天要趕快把門簾的拔染部分製作完成。
藍染技術裡有各式多元技法,大致上可以區分成兩類:先染與後染。先染,是先將棉線染色再將其編織為布匹;後染,則包含了型糊染、綁染、蠟染等先前我們使用過的技法,也就是在染色前先透過蠟、夾板或棉線等物件製作防染部分,留白處就是可以自行設計的花樣。
「拔染」是其中較為特別的技法,如同其字面所言,是將色素從布料上拔除。拔染的基本過程包括先在布料上進行染色,通常是深藍色或其他濃色系的藍染,然後在布料的特定區域塗抹拔染劑,而這些拔染劑通常是還原性或氧化性的化學品,能夠溶解或去除布料上已經存在的染料。拔染劑的應用需要精準的計劃和設計,以便在布料上形成預期的圖案,設計師常使用蠟或膠帶來保護不需要去色的部分,以確保拔染圖案的邊緣清晰且不受干擾。
我們在設計師家毓的帶領下跟隨上述的步驟,將之前設計的圖樣一個個繪製到已染色的布面上(詳情可見第八天的日誌內容.ᐟ.ᐟ),有趣的是因為繪製所需要沾的化學劑有其時間限制,放置超過半小時後就會氧化變紅、失去拔除效果,因此我們在畫畫時不只需要精準描繪形狀,更需要分秒必爭。
待拔染劑乾燥顯出棕色時,就需要將其浸泡至醋酸中,讓繪製處的藍能夠脫落,現出設計圖樣來。不過我們也在這過程中發現,繪製時筆尖給出的壓力、重量與塗抹痕跡對拔染效果也有明顯的影響,如果沾染的拔染劑不夠卻還是透過反覆塗抹填色的話,拔染的部分可能就會不夠均勻、白點與藍色塊紊亂相間;如果用凌亂筆刷去描邊的話,拔染後的形狀邊緣就會比較「野生」一些、看來粗獷。每筆每畫都不馬虎,才能用細緻的洗染技藝製作出率性卻又柔美的自然作品,染出那種回歸大地的藍,也染出這種需要手指輕描、瞇眼細看的靈感巧思。
製作過程中,我們也跟設計師家毓、工讀生們漫談起來。回想初來乍到那幾天對於有目的聊天的備感壓力,擔心無法自然地融入話題或給予有價值的回應,也擔心帶著好奇的疑問變成種過分的窺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起經歷了許多太平藍的大小事,這種擔心早已煙消雲散,我們學會不再為聊天賦予過多的意義,就只是彼此懷著真誠的心在交流與分享,這種輕鬆自在的態度也許已漸漸讓我們的關係變得更自然,也往往意外帶來許多收穫。
下班時間左右,成品順利出爐,我們開心地拿著作品合照。家毓也讓我們將前幾天刻的型糊染模板應用在帆布袋上,又獲得歐米牙給兩件~~感恩的心~~。離開辦公室前,婕妤打來電話說明天早上要提早在辦公室集合,一起搭車前往山中靜靜初布展,所以我們趕緊將要使用的工具裝箱準備好才順利下班,晚餐則誤打誤撞地吃到超級美味的泰式火鍋,儲備滿滿的能量來面對蹲點的最後一天,也是最重要的另類成果發表會,期待一切能夠和美地有始有終。
截至第十四天,世界新穎,藍色在此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