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臺東南迴土坂部落 - 部落文化|Masuvaqu小米收穫祭中

 
隨著收穫季的到來,除了採收小米外,釀製小米酒也是必要的前置作業,對部落而言,在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中,小米酒並非日常生活飲品,而是在祭典上才會使用小米酒祭祀,或是在重要節日拿出來與親朋好友分享。
 
純正的部落小米酒,酒精濃度通常在5%到8%之間。不同於市面上經過殺菌處理的瓶裝酒,部落傳統小米酒在過濾後呈現乳白混濁的色澤,並且因為未經殺菌,瓶內的菌種依然活躍,使得酒體即使裝瓶後仍持續發酵,每一口都是風味不斷變化的「活著的小米酒」。
 
那麼,這份世代相傳的排灣族小米酒是如何誕生的呢?其原料單純而天然,僅需小米、水與特製的酒麴。在部落裡,製作小米酒的過程充滿了儀式感與情感寄託。首先,需將前一晚浸泡過的小米,於隔日清晨蒸熟,並細心放涼至室溫,確保發酵菌能有效作用而不會被高溫殺死。
 
接著使用從村裡專門製作菌種的店家購得的球狀酒麴,並將其搗碎後均勻撒在已回溫的小米上,並用雙手充分混合。在此過程中,心中要懷抱著開心的念頭,因為這份喜悅將會影響小米酒的風味。隨後,將拌好酒麴的小米裝入甕中,倒入煮沸過的山泉水或礦泉水密封後,將酒甕將放置於陰涼處,讓天然發酵作用。
 
發酵完成後,過濾出的清澈酒液即可飲用。傳統釀造的小米酒不添加任何精緻糖,其天然的甜味來自小米本身的醣類發酵。部落的長者們強調對細節的堅持,正是傳統小米酒難以被量產取代的價值所在,因為量產的產品為了穩定品質常需殺菌,犧牲了香氣與口感,甚至為了降低成本而混用糯米、白米,或直接使用澱粉與酒精的「再製酒」,並額外加糖來模仿風味。
 
因此,當您品嚐一杯族人親手釀製的小米酒時,不只是在享用一份飲品,更是在體驗一份珍貴的台灣原住民文化與歷史。這份來自大自然的恩賜與部落的智慧,是一份獻給祖靈、家人與所有珍視傳統者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