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臺東南迴土坂部落

組員小檔案

鄭孟佳
政治大學 新聞系
堂堂台中之女,有躁動的靈魂,和對這片土地無處安放的熱愛。敬一杯!我那小小多山的台灣。
楊凱傑
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如果問我人生只看一部電影,我想我會選Nomadland,嚮往那種無邊際的隨意生活,雖然近期被生活調教成越來規律,因此才想說也許逃離既定人生一陣子,我會有不同形狀。那我就用文字、影像紀錄下這變化吧!

當小米成熟時 — 返鄉青年的艱辛

創作理念:

小米成熟後,會隨農夫之手,帶著最充盈的養分離開孕育它植株,離開孕育它的那片土地。就像每位被生活帶著走的青年,離開部落在外打拚。

現在的你,是居住在家鄉,還是在外地呢?

在台灣,「離鄉背井」好像是追求更好生活的常態。然而我們在土坂,卻看見許多嘗試在生活、家鄉之間取得平衡的青年。我們將這些聲音寫成一篇專題,希望讓大家看見對「返鄉」的不同想像與期盼。

點擊下方圖片,聽見土坂「返鄉青年」的真實聲音。

 

服務成果

服務簡介
  1. 媒體識讀課程《這是真的嗎?》
  2. 鄉土走讀課程《家鄉故事館》
  3. 影音製作課程《那些抖音教會我的事》
  4. 鄉土走讀課程《生活冒險家》
  5. 數位工具應用《AI與數位工具教學》
  6. 協會協助記錄《記得。夏》文化營
  7. 社群媒體經營《人物誌推廣》

蹲點心得

鄭孟佳
「  如果有人問我,來一趟土坂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或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楊凱傑
「「夢想」,來到小小天地 他們都說人要有夢想,不論這個夢想多大或多小,可惜的是,...

在地故事

鄭孟佳
「  回到西部,再次見到王玉,他已經剪去長髮,留了一頭俐落的髮型。他的笑聲爽朗,...
楊凱傑
「 「上課了,趕快進教室」沒有鐘聲取而代之的是老師的呼喊,從五歲到十二歲的小孩、...

蹲點日誌

2025.09.21

我們做了什麼

  蹲點16天,途中曾經歷颱風,但風雨仍未消磨我們的意志,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天數裡,我們究竟帶給孩子,帶給部落,帶給自己甚麼樣的體悟。
2025.07.26

當我們告別這座部落

回首土坂村的方向,我們才驚覺這處坐落在大武山一隅的部落,已然從地圖上的一點,成為我們心中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 兩個來自台北新聞系的學生,十六天的蹲點行程,滿載而歸。 - 離開金崙大橋,離開大溪土坂產業...
2025.07.21

人物誌|放下傳承的焦慮

在土坂做紀錄和研究多年的秋胖,讀人類學系,做地方創生的時候意外接觸到土坂,和社區發展協會變熟,然後接觸到古家(Saljingusan)。  
2025.07.19

人物誌|「認命一點」的溫柔

「給我養分、給我支持、當我背後很堅強的後盾。」當我們問起土坂在他心中是什麼樣的地方,muakayi ladan這麼說道。  
2025.07.16

部落文化|Masuvaqu小米收穫祭時

  7月15日,土坂部落的小米收穫祭,在一陣熱鬧的鞭炮聲中正式展開!   小米收穫祭,是土坂當地的「過年」,象徵一年的結束與開始。在人間收穫祭的這一天,三家傳統部落領袖—包家(Patjaljinuk)...
2025.07.14

人物誌|從說出自己的文化開始

  「想家的時候就回家。」大學畢業後就實踐這句話,並回到土坂的林君文說道。   林君文是現任土坂青年會會長,也是土坂三大家族之一的包家一員。他指出,看見母親作為部落首席巫師堅守土坂文化的樣子,讓從高中...
2025.07.13

部落文化|Masuvaqu小米收穫祭中

  隨著收穫季的到來,除了採收小米外,釀製小米酒也是必要的前置作業,對部落而言,在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活中,小米酒並非日常生活飲品,而是在祭典上才會使用小米酒祭祀,或是在重要節日拿出來與親朋好友分享。  
2025.07.11

部落文化|一束小米 一個部落的縮影

在排灣族,小米收穫祭不僅是一場慶典,更是文化傳承與部落規範的縮影。而其中小米更承載著非凡的意義,其重要性遠超過一般農作物,它深入部落的農事、祭儀、社會規範乃至於生存根基。現今土坂部落仍努力維繫這份珍貴...
2025.07.10

人物誌|青年返鄉的適應之道

  談起土坂,社團法人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以下簡稱南迴協會)總幹事張小雲,毫不猶豫地用了「天堂」二字形容。「是一個放鬆的、就是『很你自己』的地方,我的家鄉土坂一直以來給我的感覺是這樣。」他...
2025.07.9

人物誌|「心回來」才是歸鄉

  「我也是20幾歲出去,到快30初才回來。」方舟教室的阿蓋老師說道。  
2025.07.8

部落童真引路人

  我想童言童語的珍貴之處,在於他們的真實。   今天是我們在方舟教室服務的第一堂課,希望透過孩童視角,由他們帶領我們兩個外來者認識自己的家鄉—土坂部落。   小朋友嘻嘻哈哈的聲音在教室內迴盪將近四個...
2025.07.6

原來「颱風假」是一回事

  一早醒來,發現加蓋的住處正跟著窗外雷聲隆隆震動,手機螢幕上跳出土石流警訊,作為在市區長大的孩子,心裡實在慌得很。夥伴倒是一副不擔心的子,他給我看過國姓老家土石流的影片,我懂他為什麼這麼淡定……。...
2025.07.5

人物誌|從台北漂泊到深耕部落

他認為,無論離鄉或返鄉,都同樣是為了讓部落更好,只是途徑不同。 39歲那年,大環境不好,公司縮編,失業。   「年紀處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年紀,我也想說離家也很久了,就想要回鄉。」熊大龍說。北漂14年...
2025.07.5

人物誌|第一代返鄉青年的告白

  「去做學習、去做付出,我覺得那就是返鄉服務的精神。」
2025.07.4

當我們來到陌生部落

  過了金崙大橋,再行駛半個小時,佈滿毛蟹雕飾的山壁便映入眼簾。 大溪土坂產業道路上,「毛蟹的故鄉」土坂部落靜靜躺臥在大竹溪畔。 兩個來自台北新聞系的學生,初來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