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屏東 新來義部落 - Day7 ▹屬於部落的父親節

「欸,我覺得我們先不要太急」第一天,Na就這麼說。

Na的chill感讓我學會放慢步調,

讓那些緣分和機遇,

在剛剛好的時刻自然地發生。


延續昨天文樂部落的收穫祭活動,我們一早 8:30 前就到了部落,準備欣賞傳統比賽。

想著比賽開始前我們要先填飽肚子,但是Google地圖上竟然找不到任何早餐店,於是我們上前問了旁邊正吃著漢堡的叔叔。

「這兩條路都有早餐店,右邊這條比較近。」叔叔笑著指了方向。

 

走一小段路就到了,店裡陸陸續續來了很多客人,看來很受歡迎,我們也充滿期待。

果然,連紅茶超好喝><

吃完後,食指大動的榆庭還跑去更遠一點的早餐店再來一份,回來的時候榆庭的臉充滿幸福(真的超明顯哈哈)。

 

比賽開始,炎熱的太陽下,一群身穿來義獵人衣服的壯士需要闖關競賽。第一關是生火煮麵,看似簡單,卻極為考驗團隊合作與耐心,有人幫忙吹風、有人幫忙將木材敲打的更適合生火,每個人都不想輸。

 


之後,來到文樂國小這個場地,是一連串的關卡,包含了鋸木、射箭、設置陷阱,還有最刺激的—抓豬。

抓豬這一關讓我和榆庭印象深刻。它不僅考驗體力與反應,更需要沉著的勇氣與熟練的技巧。

壯士們必須合力將一頭豬撲倒,再用繩索迅速而牢固地綑綁。只要稍有遲疑,那龐大的身軀便可能掙脫。

當我們親眼目睹壯士們將掙扎不休的豬架在棍子上抬出時,心中除了震撼,更生出一股敬畏。

這不僅是一場競技的比拼,更是對傳統生活方式的重現。最終,每一鄰所得的豬隻舉行饗宴,將成果與族人共享。

這份「共同分享」的精神,使我們深切感受到:

狩獵不只是個人能力的展現,更承載著「收穫必須回饋族人」的核心價值。

 

       

下午,因為實在太熱了,我們才開始意識到騎車應該要穿上長袖外套,光是噴防曬沒有用,不然我們好像會曬傷(已經曬黑了哈哈),而且我們吃不下任何熱的食物,於是驅車前往潮州吃豆花填胃(還邀請部落蔬店的工讀生跟我們一起吃豆花聊天),順便整理這幾天蹲點的資料和照片,也算是給我們自己一點點休息時間。

 

晚上,回顧早上的比賽,每一道關卡,其實都蘊含了族人與土地互動的方式。

這些看似粗獷的動作,背後卻有著細膩的技術、合作的默契,以及共同面對挑戰的勇氣。

這樣的體驗,也讓我們反思身處社群世代的自己,容易沉浸在自我表現與個人成就中,卻忽略了與他人的連結。

在部落裡,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生活態度:

人的存在與土地、與群體緊緊相連,每一份上天給的收穫,不僅屬於個人,更屬於整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