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南菁寮教會 - 黃傑崧

  對菁寮的印象緣自於「無米樂」這部紀錄片,片中敘述農民的起居和樂天的生活態度,原本對WTO的批判和抗爭性格一下被柔化成為一種用知足的心情面對外在環境嚴苛的情緒,至此其實我對菁寮的生活型態並不算十分了解,只知道在這裡有三位明星,有機會一定要去拜訪一下。

  在想像中,「蹲點‧台灣」的目的地都是一些偏遠部落,在說明會時第一屆同學的分享讓我以為可能會遇上完全未開發的環境,需要用上當年背著蒙古包騎單車環島的經驗時,到了目的地才發現—我們住的地方其實相當舒適。電腦教室的吳牧師幫我們安排在這裡唯一,也是我見過最有意思的民宿裡,民宿的主人—黃永全老師—把這民宿打理得原本初到新環境有點緊張的心情,瞬間轉化成來渡假的觀光客,這時才開始注意到,其實這個社區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遙不可及又充滿異國氛圍,來到這裡之前所想像的那些,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以前我參加過資策會縮減數位落差的計畫,同期的同學也有被派到菁寮來過,可是自己本身一直沒有真正進來這個社區。原本我以為來這裡也像以前整天幫忙整理二手電腦,但是吳牧師卻說暫時沒有工作需要我們動手,要我們到處走走自己摸索一下有哪些方向可以拿來當紀錄片的主題,於是我們就開始了到處找人聊天的一個星期。

  「菁寮」的名字在2005年紀錄片「無米樂」播出後,又回到人們的記憶表層,現今的菁寮聚落曾經是嘉南平原重要的交通樞紐,要過八掌溪的必經之地。距離現在大概六十年前的菁寮是個商店林立的地方,有戲院,甚至還有三間酒家。理髮廳的許先生說,他小時候常看到人在戲院門口因為爭風吃醋在打架;無米樂的崑濱伯也說,他年輕的時候家裡生意忙得不可開交,所以留在家裡工作,但是當時做生意的收入也是相當的好。可是過了半世紀的現在,看起來完全不是這樣,現在走在菁寮的街上,心情悠閒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思古風情,但其實就是建築群經過這麼長的時間以來完全沒有整理的結果,這反映的就是在地人潮和收入的減少。據說轉折點在縱貫公路跟鐵路興建的前後,因為鐵路改道沒有經過菁寮,所以菁寮就漸漸被南北旅客給遺忘了。

  「無米樂」原意是對全球化的抗議,但是柔化的處理手法反而使它提高了菁寮聚落的知名度,於是開始有人想要藉以發展觀光的憑藉,更進一步,想要用來面對沒落帶來的人口外移。我們所住的荷蘭井民宿就是這樣子來的,黃老闆原來是在鶯歌發展的陶藝的藝術家,看到無米樂片中對家鄉的描寫,想到遊子離鄉的無奈,準備了一陣子就決定放棄原本的事業,回菁寮做觀光和導覽的工作。在菁寮的兩個星期,除了在教會電腦教室幫忙以外,只要有時間就會跟著黃老師的觀光團到處走,我發現黃老師對觀光客的習性和喜好真的是非常的了解,但是又不會流於通俗,在取悅觀光客的當中又有他的創新和文化意涵,於是就決定要以黃老師當紀錄片的主角之一。

  回想一下,我的每個暑假總是無意間過得特別又充實(也可能因為我太不認真唸書,所以比起別人多了許多個充實的暑假),有幾次我在偏遠的社區服務,同樣有個電腦教室,也同樣有一群常常在裡頭活動的孩子,問起他們的家人,總是得到外出去工作的答案;在這裡也差不多,孩子們大多單親,唯一的親人又忙於工作無暇顧及其它的方面,也因此衍生很多問題,人口外移似乎是這些偏遠社區共同的問題,即使是半個世紀前曾經人潮洶湧的菁寮也無法例外。恰好台灣在這幾年碰上了產業外移的狀況,很多人在城市裡生活也不怎麼順遂,索性回到家鄉,至少離家人近一些,對家裡也好照料。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個狀況,其實是透過美濃地區反水庫的抗爭,還有後來交工樂隊的歌曲,但是真正遇見回鄉打拼站穩腳跟的,卻是在這裡遇到的黃永全老師。可能小時候跟著阿公阿媽參加過幾次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旅行團之後,開始對這種套裝又空洞而呆板的行程感到厭煩,長大後自己愛上了自助旅行,只有自己帶著行李和地圖到處亂走,累了就和落腳處的居民攀談起來,聽他們說了許多在地的故事,也交了許多遍佈各地的朋友,從此我覺得沒有深入在地生活的旅行只是觀光而已,並且暗暗以此自滿。但是到了這裡,跟黃老師聊到他對觀光行程的安排,才知道走馬看花的觀光行程也可以有這麼完整的文化基礎,也有他的一套振興地方產業的策略在裡面。

  電腦教室方面,印象中總是有許多小孩子(對我們這年紀而言,實際上他們有些都要上高中了),不管是以前服務過的南投新民、青雲或是這裡,電腦教室在社區裡扮演的角色有點像是安親班,他們平常在這裡活動,家裡的大人也樂得有一個可以信賴的空間給小孩活動,也常常可以看到某某人的阿嬤在地腦教室門口喊著某某人的名字要他回家吃飯了。雖然說他們平常打開電腦都只是上網玩線上遊戲(即使如此,我發現每個地區流行的遊戲也不同,有機會必定要好好研究一下為什麼,說不定可以當作畢業論文的題目),有些人會緊張得大聲疾呼:「電腦要用來做有意義的事,不是浪費時間在遊戲上!」但是回想我自己小時候,電腦的角色十之八九不過就是遊戲機,餘下的一兩成才是上網找找感興趣的資訊,但是在這過程裡,有時遇到遊戲軟體和電腦系統的衝突,還是抵不過想玩遊戲的慾望,想盡所有方法找到怎麼解決之後,終於玩到遊戲,其實也對電腦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樣想,其實線上遊戲其實也不是多麼一無是處的東西。何況遊戲的過程,有時會有衝突和口角之類的,牧師也總是把衝突控制在一個他們的情緒有個出口,卻又不至於造成真正傷害的程度的情況,這也算是一種對情緒管理的練習吧。

  更甚者,牧師會找一些比較年長的孩子一起參加二手電腦整理的工作,日子久了,每個人都有能力整理自己的電腦硬體,也常常在電腦拆裝比賽拿到前幾名的成績,誰說玩遊戲玩不出什麼名堂來,對吧!

  這裡很特別的是,有中華電信的員工組成的志工在這裡開設電腦及部落格課程,教新移民媽媽們建構自己的部落格。志工這個時髦的名詞,常常給人只有學生才有閒工夫參與的印象,但是這邊很特別的是,來自台南和嘉義的中華電信志工們都是接近我捫父母的年紀,卻要在每個禮拜三下午早早把工作告一段落,一下班就全體集合,再不遠千里開車趕到一小時車程遠的菁寮來,換作是我,應該沒有多少耐心這樣持之以恆,何況大部分志工除了工作以外,還有自己的家庭要兼顧,我們來這裡參加的第一堂課,想了許久,我還是沒辦法理解到底是怎樣的牽絆才有如此的動力。志工們說,過來這裡的教學不只是教而已,很多時候自己並不會用到的功能和技巧,因為要教學的關係必須事先弄懂,於是在備課的過程中,自己也等於多知道了一些新知識,再來如何用簡單的語言,讓新移民媽媽能夠一步一步跟著操作,甚至能夠做出一些變化,讓他們很有成就感,或許是成就感,也或許是在教學之間培養出來的友情,讓他們風雨無阻地每個星期這樣不辭辛勞!

 

  這次蹲點的課程裡還有一項紀錄片培訓營,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開始做不到一小時就動來動去的孩子,後來在剪輯的時候幾乎忘記吃飯和遊戲,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個上午或下午,就算親眼見到還是感覺相當匪夷所思,而且說實在,有時腦袋空空,對拍攝沒什麼想法的時候,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常常會有「奇怪怎麼我想不到可以這樣作!」的感覺,我想,假以時日,或許十年以後就可以看到一批對影像非常熟悉的新人,用他們的眼光來向其他人介紹他們的故鄉吧!

  其實我對年紀比我小的孩子總是沒辦法,總覺得搭不上話題和想法,所以總是無言以對,不過每次到社區服務完,總是會多幾個不大可能忘記的朋友,我在他們身上看到蘊藏在他們身體裡面的能量,還有未來他們能帶給社區的無限可能,更重要的是,在這中間隱隱約約地,似乎我也可以看到我所學的和自己家鄉在未來可能發生的重疊。

作者小檔案

黃傑崧
交通大學

念過幾個理工科系總覺得不是想要的,最後落腳到人文社會領域,喜歡到處旅行,旅行的時候喜歡到旅客不曾注意到的地方玩耍,喜歡跟路上遇到的每個人閒聊,奇怪的是跟同學反而找不到話題。常常想把手伸進腦袋裡面攪一攪,讓裡面的組成份子重新沉澱成比較恰當的次序,妄想這樣可以改善胡思亂想的狀況。今年二十八歲,賞味期限過去很久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