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 阿禮部落 - 許菁軒

 

「很久沒聽到自己的聲音了。」說來奇怪,蹲點完沉澱至今,我卻反覆想著這件事情。

二十天前前後後寫了至少三萬字,從日誌到個人隨筆,這五年因為繁忙生活而遺落掉的紀錄習慣就這樣回來了。

每天日落返家,就翻看起隨手記下的關鍵詞,有些成為日誌素材,有些存入腦海珍藏。

拆解景觀區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常瑣事,捕捉訴說者背後的情感變化,而被我擷取到轉譯成文字的,原來就是我所在意、所欲呈現的。

在2023年的暑假,終於重新找回心中的寧靜,碰觸到自己。

阿禮是個寶藏,這是無庸置疑的。

從落日雲霞到山嵐彩虹,從蟬鳴鳥叫到柴火燃燒,

從族人生活的上下部落,到供應部落的水源地,

伴隨著小包哥補充的故事,賦予部落除景致外,更立體具象的靈魂。

報名簡章提到阿禮前,我與這個地方毫無聯繫,沒想到本該平行的兩條線突然就纏繞在一起。

不知不覺間,阿禮似是成為我往後餘生的一個印記了。

 

「風吹春又生。」將梯田雜草除去後,僅僅過了一陣子又見苗頭冒出泥土,讚嘆雜草頑強生命力的同時,卻又會感慨:我在做的事情會不會太微小?
砍草、除根、整地,這三件事情是我們的蹲點日常,但整完後平坦的地卻不是持久的,可能因為幾天降雨和日曬,濕潤的土壤又加速了雜草的生長。
因為整理後的成果很難維持,以至於我們兩人也曾懷疑過自己這次來蹲點,究竟有沒有為景觀區帶來實質的改變。
直到我看見包老師和小包哥指著梯田各個角落,討論哪些地方要種小米、要種草藥……我才知道這些微小舉動的重要性。即使之後雜草會再生,但這塊地仍因這次整地而有了不同意義。
單看這些事情可能微不足道,可正是這些細節塑造了未來光景,是構建景觀區的基石。

 

一次割草完,我們躺在路邊休息,小包哥說起了山林聲響的意義。在那日被大自然的語言洗滌後,便開始留意以前忽略的細微音頻,就像回到孩提時期,久違地卸除思慮去感受當下。

這些日子所寫下的文字有歡笑也有沉重,團隊運作背後揉雜理想與現實拉扯的無力感,即便僅短短二十日也能感受一二。在旁人眼裡,這是份吃力不討好還可能被誤會的工作,但仍舊是那一句:「打理好了,族人就會回來的。」包家人、族人、我們……都盼著這樣的願景。

 

 

最後,想感謝我的最佳夥伴——

如果不是宜蓁,我應該沒有勇氣來報名蹲點,相仿的價值觀讓我們頻率一致,意見相左時也能彼此磨合協調。

從報名、行前討論到平台規劃,在不同縣市的兩人依靠著網路線,以小時起跳的通話來進行前置作業,將藍圖一一落實,才建置好那些儲存紀錄的平台。

蹲點期間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宜蓁是小太陽☀️」每次拿起工具的她就像打開開關一樣,像永不疲憊的小馬達為工作日常增添活力。現在回頭翻閱記錄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夜裡相互安慰、激勵,讓彼此想法相互碰撞才擁有的成果。

很感謝她讓我遇見了阿禮,使今年七月變得格外不同,生命歷程裡突然湧出好多未曾想過的人事物,是何其幸運的一場相遇。

 

 

期許這趟旅程與交會能延續。

阿禮,下次見呀。

作者小檔案

許菁軒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產自高雄的金萱,喜歡大自然,喜歡探險,喜歡收集故事和回憶,在成為小黑炭的路上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