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太平藍染工作坊」 - 黃丞琳

「旅行的起點不需要形狀,只要心已經開始流浪,他背起行囊,裝進天真理想。手中的地圖沒標示方向,只有與生俱來的渴望,沒想過投降,混蛋一樣地闖。」

如同理想混蛋〈愚者〉所唱,我一直相信只要心有念想就能啟程。

 

01 序章:藍色的、十八歲的遺憾、十九歲的冒險

四月底,我的夥伴詠倢直接丟了「蹲點‧台灣」活動簡章給我,我只讀了一遍就回了:「我想去!」,去年我們原本要報名壯遊活動,當時彼此都很忙碌因此沒報成,對我來說,「蹲點‧台灣」的出現好像為十八歲的遺憾續寫了新篇章,當初藍色的惆悵變成了希望。

從小在澎湖長大的我迫切地想更深入的了解台灣這片土地,以及十九歲的自己,並期許自己在蹲點旅程中保有初心、依舊喜歡冒險、透過我的鏡頭去記住這片土地的一切。

02 新身份:太平藍實習生

水源地基金會是蹲點社區中較少有的「產業型社區」,並不是一個有著擁有悠遠歷史與人文發展的部落或者是一個明確範圍的典型社區場域,來到現場後發現水源地更像是到一個辦公室機構實習,水源地已是一個分工明確的組織,社群經營也已經有了成熟的發展,這十五天似乎不是「典型的蹲點」,我們在蹲點前及蹲點過程中都非常擔心我們幫不上水源地什麼,也煩惱我們做不好。

最後決定發揮我們都有策展、佈展的經驗來協助舉辦今年的頭汴坑染物祭!主要任務是策劃並完成染物祭E展區製作,我們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泡在辦公室學藍染和開會,所以在水源地蹲點更像是成為這裡的「兩週策展實習生」,第一天就拿到我們的「值日小紙條」,正式成為水源地的「一份子」,真實的感受到在水源地該有的責任感,甚至是歸屬感。

 

03 學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蹲點前的一兩個月花了很多時間在擬定計畫及預想現場狀況,水源地的婕妤、雅汶及怡君姐也一直都在線上跟我們對接討論,我與夥伴詠倢都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的個性,在計畫階段我們安排了極其充實的日更產出計畫,在染物祭的展品規劃過程中雅汶也一直笑說我們想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第一天到山中靜靜營地進行展場場勘,就發現展場實際狀況與規格與想像不同,當下心中是有一絲慌亂的,畢竟這是一年一度的頭汴坑染物祭,我們必須要盡己所能的做到最好,很感謝那時婕妤和雅汶指引我們丈量場地並重新梳理展品規劃。

我們的蹲點旅程依循辦公室九點上班六點下班,「一手服務,一手記錄」是這趟旅程的核心,歷經一整天接收大量資訊及活動,回到住所就是各自抱著電腦做日誌的產出,每天奮戰到半夜三更,早上又早起到辦公室報到,這樣的循環很快讓我們的精神耗弱,某天累到睡過頭後我們才決定放棄日更的堅持,保持好精神體會蹲點的過程更為重要。

天候瞬息萬變,凱米颱風一來就是兩天颱風假,這大大影響了我們的展品製作進度,本就不充裕的時間變得更加緊張。藍染是慢工出細活的工藝,光四塊門簾布我們就要染上整整一天,難怪雅汶當初會一直勸說我們做少一點展品xdddd,當初的我們真的是想在兩週的時間內做完一個月的工作量,回頭看只想跟當初的自己說:有野心很好,但真的要衡量自己的實力和時間。(寫心得的同時,我也還在家裡做展品)

十五天的蹲點,是學會接受突如其來的變化並順其應變。

 

04 回首:長大後,我想做什麼?keep going

在頭汴國小的教室中看見這本「長大後,你想做什麼?」我陷入了思考,同時我在這裡遇見了一個即將升五年級的妹妹,她長得非常像我小時候,她的作品也和我孩提時期有幾分相似,沒想到她很靦腆地跑來跟我說:「姐姐你很像我媽媽年輕的樣子~」,後來我們一起玩剪刀石頭布,那些我們小時候會玩的遊戲,這段單純美好的時光讓我想起童年,小時候的我就很喜歡手作,一直幻想長大後的自己也可以持續做著與創作有關的事,回首報名「蹲點‧台灣」時,會選擇水源地作為第一志願也是因為想學習藍染工藝。

 

 

「長大後,我想做什麼?」

 

 

蹲點過後我想說的就如同在水源地做的型糊作品——keep going,就這樣保持熱愛及初心持續前進吧。

 

05 夥伴:詠倢

第一次和朋友同住半個月形影不離,我們曾在半夜一起討論困境、一起煩惱,過往曾一起共事過很多次,十九歲尾巴度過的蹲點時光,卻是最深刻的回憶,也是因為有你,我才一口答應來蹲點,謝謝你跟我一起在最美好的水源地度過這難忘的十五天。

 

作者小檔案

黃丞琳
銘傳大學

19歲,澎湖人。日常在紀錄影像與文字間遊走,喜歡獨旅,喜歡一個人看展,喜歡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