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靜浦部落 - 顏毓萱
「暑假要不要去蹲點!」
「暑假要不要去蹲點!」這是在我看到蹲點海報後,
第一時間傳給我的室友、也是蹲點夥伴芊卉的訊息。
身為一個喜歡挑戰自我、勇於踏出舒適圈的典型J人,我總是喜歡把暑假安排得滿滿的。
而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個暑假,我決定參加「蹲點·台灣」。
起初,我抱著佛系心態,畢竟每年競爭都相當激烈。我們面對這次挑戰也全力以赴,
但沒想到竟然一路順利過關,最終成功入選!
我還記得那天入選結果公布時,我們正在上課。
當芊卉告訴我:「我們上靜浦了!」我的腦袋頓時一片空白,愣了三秒才反應過來。
我們竟然上了夢寐以求的志願地—靜浦部落。
從這一刻起,我們與靜浦之間的齒輪開始轉動,開啟了這段難忘的旅程。
從城市到部落
雖然我生長在都市,但內心卻無比熱愛山水,越是接近大自然的環境,我就越嚮往這樣的生活。
靜浦部落正是這樣一個地方。
被稱為「太陽的部落」的靜浦,依傍著中央山脈,面朝太平洋,坐落於秀姑巒溪的出海口。
對於這個部落,我最初的認識僅限於網路上的資料,而對於「原住民」和「部落」的理解,也只停留在社會課本的文字裡。
帶著期待與些許緊張的心情,我們踏上了這次的蹲點旅程,去親身體驗這片大自然的美好與部落的文化。
初遇大哥哥們:太陽廣場的熱情接待
抵達部落後,我們決定出門走走,探索這片既陌生又充滿魅力的土地。
當我們經過太陽廣場時,看到一群男子聚集在那裡,這正是我們每次搜尋靜浦部落時總會出現的場景照片。
於是我們先在這裡停下來,但由於有些膽怯,我們正討論著該如何開口打招呼。
就在這時,他們卻先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詢問我們的來意。
當我們說明我們是參加「蹲點·台灣」計畫的學生後,他們立刻熱情地與我們聊天,並一一自我介紹。
很快地,我們融入了他們的圈子,這些原本的陌生人,也漸漸成為我們在靜浦最照顧我們的大哥哥們。
從「工讀生」到擁有族語名字「Hana」
這些大哥哥們總是會突然出現,一聲「走!去吃飯」,便拎著我們四處尋找美食。
用餐結束後,我們常常在太陽廣場的涼亭裡聊天、午休。這座涼亭是部落中人們聚集的主要場所,
也成了我們逐漸融入部落日常生活的重要起點。
並深刻體會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真諦。
隨著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我們也逐漸感受到這片土地的魅力。
閒暇時,大家會與我們分享許多部落的故事,還有彼此之間的小故事。在這樣的氛圍中,
我們似乎完全擺脫了「兩個女生」或「工讀生」的身份,
取而代之的是擁有族語名字「Hana」和「Lisin」的我們。
此刻,我們不再只是外來的客人,而是被當成家人般地照顧,真正成為這個部落的一份子。
從社會課本中走出來的豐年祭
蹲點的前半部分大家每天忙進忙出,因為不久後便是部落的重大節日—豐年祭,
我們也將全程參與其中。
書本裡冷冰冰的文字,終於在這裡變成了真實的體驗。
豐年祭裡有許多不同的祭儀,包括迎靈、娛靈、宴靈及送靈,
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深厚的意義與內涵,讓我深深感受到原住民對這個傳統節日的敬重與感動,
特別是在迎靈的那一晚,男生們從午夜12點開始一路跳舞歌唱直到日出。
作為旁觀者和記錄者,我們無不被這種熱烈而真摯的氛圍所感動。
「把部落當自己家,有空就回來看看」
20天的蹲點時光轉瞬即逝,我們的旅程即將結束。
在這段時間裡,我深刻體會到部落的熱情以及豐富的文化。
這裡的生活彷彿與市區的繁忙形成了鮮明對比,
宛如一個平行世界,我們從未在都市中體驗過這樣的生活。
而正因為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好像深深愛上了靜浦這片土地,
但我相信,我們與靜浦的緣分不只有這20天而已,而是一輩子的牽絆,
正如大家常說的:「靜浦的土很黏,來了就離不開了!」
我們由衷感謝部落居民這20天來的悉心照顧。
「把部落當自己家,有空就回來看看」,這是我們在最後兩天裡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謝謝你們,讓我們在花蓮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