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宜蘭東岳社區發展協會 - 依依不捨的第十四天
在東岳的倒數第二天,到文健站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日常,隔天就要離開了,來到文健站感到格外的不捨,阿嬤們每天都還是會來到這裡,只是下次我們的到來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後了。這天是工讀生帶的第一堂課程,用一些傳統的元素製作手環,阿嬤們今天不知道為什麼特別的心急,在大家還到齊時,就叫工讀生先教他們做了,我跟雅旭因為在這裡也待了一段時間了,坐在阿嬤旁邊一起製作手環,因為對他們來說,要讓線穿過珠子已經變得困難,他們有時就會仰賴我們這些年輕人幫忙,我們就一邊做手環一邊跟他們聊天,不知不覺一堂課就過去了。
課程結束的比較快,姊姊在文健站播放影片,讓阿嬤們邊看邊等待午餐時間,而有三位老阿嬤快速地奔向門外,告訴姊姊他們晚點再來。我跟雅旭因為想要回去製作感謝的卡片,也提前一步離開,沒想到走回家的路上看到老阿嬤們在隔壁的店面,吃著一些下酒菜配著保力達,阿嬤們看到我們便邀請我們過去一起喝一杯,因為之前我跟老阿嬤們有一些「小約會」,所以更捨不得這個場景。我們跟阿嬤們說了隔天就要離開,阿嬤們也感到時光飛逝,邀請我們未來可以再回到東岳找他們。道別完之後,我跟雅旭便回到住處,繼續製作我們的感謝卡。
下午跟簡美姊姊約了紀錄片的訪談,每次跟他的對話總是特別好笑,他也很樂意跟我們分享很多社區的大小事。我們是他第一次主要接待的蹲點同學,儘管過去她一直知道有這個活動,但主要都是漢聲大哥或是協會的其他人接待,因此他對我們格外的親近跟印象深刻,而且他很意外在別人拍的影片裡看見我出現在老阿嬤家,雅旭又能跟小朋友處得特別好,他覺得我們很厲害(XD)。我們跟他分享了這陣子在社區的經驗跟故事,簡短的訪談變成我們跟簡美姊姊的大回顧,或許影片是我們很重要要做的事,但在那個當下,最直接的感受卻是感謝我們來到東岳這個地方,我跟雅旭想把紀錄片做好,但更重要的卻是我們在這裡很幸運地被當地人接受,並且能夠成為像是朋友一般的關係,短短兩個禮拜,謝謝簡美姊姊還有社區的人對我們的照顧,無條件地讓我們進入社區的生活,成為一份子。
在我們訪談到大概一個段落時,漢娜跟漢宇就跑上來協會,找我們玩耍,簡美姊姊很愛跟他們開玩笑,就跟他們說明天我們就要走了,再也看不到我們了,但他們的臉上並沒有顯露出過多的憂愁,簡美姊姊也說之後蹲點可能會有什麼活動,再帶他們來找我們,或者帶他們來台北、台南找我們。我們帶著兩個小孩到樓下文健站,看見工讀生準備了兩條手鍊要送給我們,真的讓人非常感恩,在這裡我們受到太多人的愛,萬分的感激後希望彼此未來能夠再見面。
傍晚原本有約一位阿嬤訪談,但因為他的身體已經不太好,後來阿姨跟我們說讓他休息就取消了,我跟雅旭於是就在社區晃一晃,爬爬一直沒爬的蛇山步道,補一些社區的空景,方便接下來紀錄片的製作。
不習慣感傷道別,那就笑著感謝吧
晚上回到東哥家,東哥跟芃伶姐煮了一桌好菜,不僅是幫我們送別,同時也幫芃伶姐爸爸過父親節,吃完飯後整個家熱熱鬧鬧地在客廳唱著「祝爸節快樂」的創作歌曲,一邊吃著父親節蛋糕,整個家熱鬧騰騰,完全感受不到隔天就要離開的感傷。芃伶姐的媽媽也一旁用著羊角鉤鉤出網袋,讓我跟雅旭看了十分佩服,並且想要學習這個傳統泰雅工藝。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叔叔阿姨們就回去了,阿嬤跟漢娜漢宇也回到他們的家休息,我們趕緊跟芃伶姐拍攝最後一集的訪談節目,因為家中的燈光呈現暗黃色,東哥在旁邊戴著頭燈,站在遠方擔任燈光師,那個畫面十分逗趣,也因為燈光必須穩定不能移動,東哥全程無法滑手機,眼神直勾勾的看著芃伶姐,讓在鏡頭外拍攝得我不停偷笑。
夜色漸黑,東哥跟芃伶姐開始他們為我們準備的歡送派對,因為他們剛好準備要開設酒吧,他們便將他們上課所學習的調酒讓我們首先品嚐,在那個夜晚我們聊了好多好多,不僅是在東岳的回憶,更多關於我們自己可能深藏已久的話語。謝謝東哥跟芃伶姐對我們的照顧,還讓我們先品嚐了這些美味的調酒,這樣的回憶真的讓人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