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宜蘭東岳社區發展協會 - 認識當下的東岳_飛魚炒辣椒
今天是我們在東岳的第十天了,也是我們在東岳帶第二堂課的日子。
早起到小鳳阿姨那裡吃早餐,一邊品嚐那阿姨美好的料理,一邊討論與構想著今天課程的進行,在腦海中反覆演練了一遍又一遍,希望能在課程中不僅連結阿嬤的記憶,讓阿嬤們有活動到,同時也能夠從阿嬤的經驗中尋找到拍紀錄片的素材與目標。(隨時間越來越近,這幾天開始煩惱紀錄片的走向。)
課程開始!飛魚炒辣椒
課程的開始,巧穎姊姊將飛魚發下去(這些飛魚是在好前一陣子就買的,因為現在不是飛魚的季節),讓阿嬤們一起剝魚。阿嬤的手十分靈巧,總能將魚肉順利地跟骨頭分離,其中一個阿嬤告訴我,他們小時候就有在吃魚,但那時候都是直接拿起來吃,剝魚的技巧是後來花蓮那邊傳過來的,阿嬤儘管走路已經不太方便,手仍然活動自如,他說平常下午在家看電視,有時候便會一邊剝魚。
前方一邊切著糯米椒、辣椒,而一旁聽課的老人也沒有停著,不停地剝著魚,我詢問阿嬤飛魚的名字,因為之前總是聽到「Dobiyo」這個名字,不僅是社區觀光協會的名字,在社區附近的看板中也很常看到日本時代後許多人以Dobiyo稱呼東岳。老阿嬤們告訴我,飛魚的泰雅族名字叫做 ba-ba-ka-‘cyux(自己拼音的不確定對不對),ba’ba 是耳朵的意思,’cyux 是泰雅族「魚」的意思。後來回到家,我問了東哥跟芃伶姐,他們告訴我以前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他們說應該是老人家發明的,因為像是苦花魚這種常見的魚類,在泰雅族裡都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可能是因為東岳這裡才有飛魚,在泰雅語裡沒有這個字,以前老人家就用「有耳朵的魚」來稱呼這些魚。
前頭製作著飛魚炒辣椒,阿嬤們總專注地看著,儘管他們其實都是這道菜的專業。阿嬤帶頭煮完菜後,我們便開始準備的課程,這堂課的第二階段我們邀請阿嬤們跟我們一起畫畫,我們先在圖畫紙的中央畫上一個圖形(可能是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然後讓阿嬤們各自衍生成與飛魚相關的故事或事物。一開始對於阿嬤有些困難,因此我們先畫了幾個圖作為範例,把那些圖形比喻成魚的眼睛,或者是烤桶。後來阿嬤畫出的圖形都各有特色,從阿嬤畫的東西也可以看見他們可能在意的不同想法,有些畫「家」,儘管都畫「家」,但有些在旁邊畫的是美麗的花朵,有些畫小鳥,還有人畫自己的孫子,也有人畫小米,也有人畫飛魚。
阿嬤們畫完畫之後,我帶著阿嬤們分享自己的畫,就像是阿嬤們豐富的生活經驗一般,每一次他們的開口對我而言就是一種學習,雖然可能字句比較短、簡單,或者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理解一個意思,但我看來不太想是阿嬤們不願意分享,而是因為我們的語言有些距離。阿嬤們充滿著故事,藉由畫面去理解阿嬤們內心所在意的事情,再藉由一次又一次的詢問,去反覆對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猜錯沒關係,講出來阿嬤才會糾正,至少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更貼近阿嬤的經驗,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學習。
由於紀錄片的內容我們以食物為主題,在兩堂課結束後更清楚自己所想的跟阿嬤實際的經驗是否相同,於是我們在文健站吃完飯過後便回到住處如火如荼地討論我們計劃拍片的主題,還有訪綱。其實很早我們就對於題目有所構想,並且在小米醃肉課程結束後又再次討論過,只是每次課程結束後多了更多的認識,總讓我們稍微資訊量爆炸,需要重新檢查紀錄片的架構是否正確,並且思考要訪問的人跟問題。
開始尋人!
每天的影片儘管採訪了社區不同的人,但並非我們要用於紀錄片的內容,我們藉由每天的採訪希望讓當地人自己去敘述自己的故事,畢竟紀錄片會有我們所構想的脈絡,還有想要講的單一事件,但每一個人在每一天的影片中所代表的不僅是東岳,更是一個個人、一個組織,可以更全面的述說屬於東岳更多我們所沒有討論到的故事。
簡單討論完之後,我們打算隔一天再去實際拜訪不同人,而當天下午能做的就是去拍攝影片可能會需要的不同空景。於是我們就循著部落的人告訴我們可以拍到山景的路線,請雅旭幫我注意附近有沒有好的景色,然後我騎著車往山上去,找到好的地方就停下來拍攝。後來我們騎雷達站那條路時,騎到一半就被警告路牌阻擋下來,儘管看一旁的貨車仍繼續前行,我們想說還是乖乖地止步,畢竟在別人的土地上,不要讓他人擔心的好,雖然提早止步了但還是拍到不錯的畫面那就好了。
後來我們四處晃晃拍拍後又回到協會,前幾天我們便想要採訪教小朋友的青年老師,無論是跳舞的或者打籃球的,剛好那天來到這裡的時候是在上籃球課,便向前詢問是否可以拍攝,沒想到老師很快就同意了,後來也發現他跟我們同年紀,也在外地讀大學,暑假的時候回到部落兼了很多份工作,然後在這裡教小朋友籃球。
在這裡其實很少看到跟我們類似年紀的青年(相較長輩跟小朋友),或許是因為都在外地求學的關係,這裡的最高學府也只有到東澳國小,若想要有更好的學歷勢必得離開家鄉出外求學。我們訪問了這位老師,他也跟我們分享了許多他對於回原鄉工作的想法,讓我們收穫很多,有趣的是,我訪問到一半的時候,祝在籃球場對面的阿嬤突然叫我,因為他家的冷氣他不會開,我們就中途停機,我跟著阿嬤回家關冷氣,非常好笑。
慢慢地社區的人認識自己,在街道上不再是拿著手機猛滑、相機狂拍的自己,而是四處打招呼,到處聊天的感覺很棒,也開始不捨到時候的分離。
芊卉與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