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臺東南迴土坂部落 - 人物誌|第一代返鄉青年的告白

 

「去做學習、去做付出,我覺得那就是返鄉服務的精神。」

 
【記者楊凱傑、鄭孟佳台東採訪報導】訪談結束時,朱正勇特定印出了訪談時說起的「臺灣青年返鄉的三波浪潮」一文,遞到我手中。他是第一批返鄉青年,在解嚴後社會風氣正在轉變的1990年代,從北部都會區返回土坂部落。
 

二十多載前,擔任地方記者的朱正勇,在採訪過程中接觸到各地部落,看見已有不少青年返鄉繼承文化、發展家鄉,讓他決定在而立之年辭去媒體工作,回老家參與公共事務。「你會很羨慕別的部落在做這些事情。」他說。然而返鄉後,家人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放下原來的工作返鄉,周遭的部落居民也不禁對他回到部落的抉擇多加揣測。他笑稱,在那個年代回部落生活,好像代表自己在外頭犯了滔天大罪一樣。

 
不過除了旁人的不解,返鄉初期最讓他感到痛苦的,是入不敷出的生活。「你可能一個月可能只有幾千塊可以用。」他回憶起往事說道。在返鄉後,朱正勇擔任過土坂國小藝術深耕教師,也嘗試寫計畫、擔任會長帶領部落青年會。但是為了生計拼命接下工作,反而化解了周遭的異樣眼光。「如果你做了得到人家的認可,大家都會來幫你。」慢慢的,自身努力被部落看見,甚至開始有人邀請他擔任專案經理、公關等職位。

 
過去擔任種種職務時,一同帶大的部落孩童個個長大,有些回鄉擔任教職、有些做在地服務、有些在外生活卻努力學習自身文化。朱正勇字典裡的「返鄉」二字,如今有了新的定義,「去做學習、去做付出,我覺得那就是返鄉服務的精神。」他說道。

 
朱正勇明白,願意把心留在家鄉的精神,來自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先從參與開始吧。當你參與的時候,你就會慢慢發現『我想要的是什麼』。」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