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臺東南迴土坂部落 - 部落文化|Masuvaqu小米收穫祭的前奏響起

時序入夏,台灣南部的排灣族部落將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小米收穫祭(masuvaqu )。收穫祭,其核心精神在於「感恩」,族人藉由一系列儀式,感謝祖靈與天地神祇在過去一年的眷顧,使得小米得以豐收。在排灣族的傳統觀念中,小米不僅是維繫生命的主食,更是人與神靈、祖先溝通的橋樑。因此收穫祭的完成,也象徵著舊年結束與新年的開始。
而在土坂部落是為期九天的祭儀,包含收賦稅、獻祭、保種、入倉等十七個儀式,主要由patjaljinuk(包家)、saljingusan(古家)、ladan(陳家)家族及其巫師們負責。在收穫祭到來前,部落仍有許多活動、儀式需進行,像是需要動員全村的力量,一同大掃除,分派每鄰每戶整潔部落的每一隅,大掃除對部落而言,不僅是祭典前的整理,整潔的環境也是對祖靈的敬意。
其中的「kisatja」(收賦稅)7月8日也在土坂部落展開,「kisatja」是族人們將今年豐收的作物獻給頭目的儀式,除了對傳統的遵循,也是對部落團結、資源共享精神的體現。儀式當日,各家頭目及巫師引領家臣們,身著傳統服飾,先在各家祖靈屋前向祖靈宣告收賦稅的消息,隨著家臣站上屋頂,向部落的人呼喊,儀式也在這宏亮的聲音中正式開始。緊接著各頭目的祭祀人員分別前往所屬子民的家,收取當年的賦稅,並為其子民進行祈福儀式,所收供品部分會由頭目保留,部分則在收穫祭當天分配給各族人。
收賦稅,其意義遠不止於物質的奉獻。透過此一行動,族人共同認可並彰顯了頭目在部落中的領導地位與權威,頭目則承擔起照顧族人、維繫部落運作的重責大任。同時儀式的完成,也為後續收穫祭的活動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