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臺東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 許懷真

前言|台東南迴健康促建關懷服務協會

「根據文獻記載,土坂部落是少數沒有被卑南族統治過的排灣族部落,也是全台少數還保存著傳統祭儀五年祭的部落。」這是台東觀光旅遊網對土坂的簡介(順帶一提,今年十月就是五年一次的五年祭呦!)。幸運的是,我們蹲點的對象「台東南迴健康促建關懷服務協會」就在台東達仁鄉土坂部落有著據點,且服務範圍涵蓋南迴四鄉:太麻里、金峰、大武及達仁鄉鎮居民,因此我們活動的範圍大部分以土坂為主,有時也會到其他部落服務。

越是深入土坂,就越覺得他是一個將原有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部落,而且遠不只如此,土坂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部落。

五年祭|眼中發光

還記得某天上午,我和映萱閒閒無事在部落亂晃,在路上偶爾有熱情的北北和我們搭話聊聊天,而阿比就是其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熱心地親身帶著我們晃晃部落,幫我們導覽的北北。

阿比瘦瘦小小的,無論何時遇到他都散發著一股濃濃的酒味,但是當他和我們聊到五年祭時,整個人煥然一新,眼睛發著光,彷彿連酒味都散了一樣滔滔不絕地和我們講述他參加五年祭刺球儀式的特殊經歷。

現在回想起來,吸引我的不只是那神奇、令人難以相信的奇妙故事,還有兩眼發光的阿比激動地重複講述著這些故事時,那散發著的旺盛的生命力、對於信仰堅定不移的崇敬,和清楚自己從何而來的、在骨子裡的自信。

底蘊|土坂部落

在蹲點前期,我和映萱為了找尋紀錄片主題曾經陷入僵局,怎麼樣都想不出個所以然,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直到有天,和當地認識的新朋友聊到了這個問題,沒想到和我們同齡的他瞬間提出了多個想法、許多不同的切面,甚至是對於呈現方法的想像,我們經他提點也瞬間蹦出了許多靈感。原以為這樣對自己文化深刻的認識、敏捷的思考是單一特例,但十幾天的不斷觀察中,發現這竟是土坂共有的底蘊。

其實只要靜下心來好好的觀察村子,就可以發現處處皆暗藏著這樣的底蘊,路邊的柱子、圍牆、造景,都有著各種象徵排灣族的圖騰,連這裡的小孩子也都很了解自己的文化。像是坐落在部落裡的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就以排灣族歲時祭儀為主軸,發展出相關文化主題的課程架構。在小學教刺繡課程的阿蓋老師和我們聊過,小孩子沈浸在這可以在日常中即時反饋的環境中,學習能夠直接活用到生活中的知識,不僅更認識自己的文化,也有更敏捷的邏輯思考能力,和更多元的生活經驗。也許這就是底蘊的根基。

刺繡|生活小事

最後,我們的紀錄片主題為刺繡,這是排灣族具有標誌性的一項手工藝,有著深厚的傳統歷史和文化意義——我們本來是這麼想的,與三組居民約訪後,才發現並非如此。

對他們來說,這不是什麼很大的事,這就是日常,是一件非常單純且貼近生活的事。不論是為了孩子、為了生計、或為了家庭,刺繡就像是人表達自己、表達愛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部落婦女放棄許多東西回到部落後,一個培力的工具,一種找回自己自信的方法。

結語|找回自己

在部落的兩個禮拜,聽起來很短,但在這短短的十五天中,土坂和南迴協會帶給我的,比起我們給的還要多太多了。

到現在印象還非常深刻的,是在部落導覽時聽到的一句話:

「小孩子會找到他們自己的去處,Vuvu都是這樣教我們的。」

話語還迴盪在腦中,我們登上了身為工作坊的部落樹屋。我看著眼前遼闊的峽谷景色、奔流不息的大溪,不禁想像了在這裡做著自己想做的事的畫面,會是多麼的愜意呀!並且發自內心地對於這樣的自由感到羨慕。

有著這樣觀念的教育環境、這樣美麗的地理環境,以及這樣深厚的文化背景,就不難理解這些人為何都在閃閃發光了呢。一直覺得土坂的人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事、要做什麼事、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感覺起來他們對於自己都有著深度的認識和認同,而且人們之間有著共同且堅韌的情感連結,又同時保存著一定的開放性,充滿著生命力。

從部落回去以後,還是不時想起閃閃發亮的土坂,藉著他們的光芒,我現在也時常試著找回自己,並試著找到自己的去處。

作者小檔案

許懷真
臺灣大學

來自桃園,喜歡畫畫、排球和奇怪的東西。

最近愛上了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