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赤山社區 - 林昕璇

關於據點

如同其他的鄉村一樣,赤山村老年人口佔大多數,再加上少子化的關係,使得赤山人口更加高齡。

 

村長幾年前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便著手規劃社區據點的活動,不僅整理出一個空間,還邀(挖)請(角)小妗姐和Ruru姐協助據點運作,於是據點便慢慢形成現在的樣貌。

 

據點的外牆非常繽紛,有各式各樣的彩繪,走進去後可以看見過去製作的手工藝,或是比賽贏得的獎牌、錦旗等,不難猜測這裡是個活潑的地方。據點每週平日都有上課,上午是動態課程,老師會帶著阿伯阿姨唱唱跳跳,阿伯阿姨也完全沒有偶包,互相比誰唱得更大聲,誰扭得更賣力。下午則是靜態課程,大家會一起製作手工藝或點心,有時為盆栽上色、繪製流體畫,有時烤焗烤吐司、製作土豆豆腐。每週四上午還特別安排中醫義診,讓阿伯阿姨的身體保持健康。

 

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一般人對待長輩的方式都是畢功畢敬,處處稱讚或是讓著他們,但在據點裡,大家反而像朋友一樣,經常互相虧對方:「唉呦妳畫得這是小鳥喔?怎麼感覺營養不良」、「大家沒睏飽喔,怎麼這麼小聲?」大家也總是一笑置之,相處起來十分自在,這樣豁達又開朗的態度使我非常羨慕。

 

除了課程安排外,據點一週內也有四天供應豐盛的午餐,讓大家玩累了還可以吃飽飽。不僅據點的阿伯阿姨會享用,村長還安排人力外送便當到弱勢家庭,讓社區裡每個人都能受到照顧。來到赤山之後,發現這邊的居民好願意為他人付出,這是過去我不曾體會的,因此深受赤山的溫暖所吸引。 

 

   

 

與據點相遇

初抵赤山時對於計畫還沒什麼方向,於是村長推薦我們到關懷據點看看,說那裡有許多阿公阿嬤參加社區舉辦的課程,一群阿公阿嬤上課,想必氣氛一定很悶吧?我本來並不是很感興趣,但剛到屏東也沒什麼事,隔天我們還是起了個大早去據點拜訪。

 

「大寶貝早安!」「有睏好無?」一踏進據點,就聽見負責據點的社工師小妗姐、Ruru姐熱情向每位長輩打招呼,阿伯阿姨也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整個氣氛堪比幼兒園裡最活潑的班級,讓我非常吃驚(⊙o⊙)。

 

上午的動態課會有老師會帶動唱,阿伯阿姨也不害臊,扭腰擺臀起來完全不輸年輕人。到了下午則是靜態課程,大家會一邊製作手工藝或美味點心,一邊分享著社區中的大小事、關心彼此生活是否一切都好。剛開始因為實際年齡的關係,我都稱呼大家為阿公阿嬤,不過他們太過活潑熱情,每次叫阿公阿嬤總覺得過意不去,改叫阿伯阿姨後心中的矛盾才終於紓解。

 

從一開始村長規劃了這樣的活動,小妗姐和Ruru姐細心安排每日的課程,到阿伯阿姨們的熱情參與,想必每個人都從中獲得滿滿歸屬感。我們在紀錄片訪談過程中,有位阿姨說因為自己是北部人,剛到赤山時總覺得有些不習慣,不過參加了據點活動後,回到台北反而渾身不對勁,經常吵著要回赤山,這就是人與人間的溫暖帶來的力量吧。無論是人生中的哪個階段,能找到自己的歸屬,互相關心、互相扶持並一同成長,那都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

 

     

作者小檔案

林昕璇
政治大學

大家好我是Kiki~🍭喜歡跨出舒適圈,雖然常把自己搞得很狼狽,但每當回頭看見成果時,都會感謝當時勇敢的自己,所以還是會繼續ㄉ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