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永樂社區 - 陳詩芸

  蔡玉心,現職永樂村村長,外表不苟言笑,看似有些嚴肅,但事後會發現他其實超級平易近人,而對很多事情不擅長加以解釋的他,只想專心做好自己的責任,造福村民,只因為他認為「如果用好,大家一起好,不是很好嗎?」

 

  初到永樂社區時,我也跟惠珊(辦公室同事之一)一樣,心想:「這位阿伯在辦公室工作喔!」

  的確,紅色帽子、濕透的汗衫、白皙的皮膚,讓我以為他可能只是修修花園草皮的園丁,後來才發現,他也的確是「園丁」,只是他有著「村長」這個名詞。「村長」應該是個嚴肅、難接近、又官腔…種種形容詞會莫名湧上心頭,讓我們兩個初來永樂的女子實在怕怕,村長又不苟言笑的說:「報上名來!」我們真的不知道,日後的十五天會不會都在「好嚴肅」的氛圍下進行訪談?

 

  但是這樣的氣氛並沒有持續太久,為了安排我們的住宿問題,村長總是隨行著。有腳踏車,讓我跟文吟可以稍微解決交通問題;十五天的行李很重,村長用小小的身軀硬是用摩托車幫我們載行李箱;住宿的地方燈壞了,村長趕緊找人來修;夏天很熱,村長還幫我們開冷氣;晚上出去很危險,給了我們兩把手電筒照明…也許就是這樣吧!讓我們受寵若驚地感受到村長的熱情,雖然他總是不多話,又總說他現在沒工作吃飽閒閒的,但後來我才知道,「做事情比說話還要快」是他的風格,這是他的待人之道,從小地方開始貼心,其實是個好細膩的人。

 

  開始進行訪談的確有困難,總覺得村長難免官腔,好像在跟介紹遊客一樣的方式跟我們介紹村裡的事物。但日子一長,你才會發現,他其實很容易和大家拉近距離。我也才知道,原來永樂村的大家對村長是熟到不能再熟!從在社區裡的工作人員、到我們的同居室友都是一樣,愛跟村長鬥嘴、時不時就要虧一下,這似乎就是他們的相處模式了!但是很認真深入地詢問他們,不難發現大家對村長其實都讚譽有加。

 

  其中最大的一個事件,莫過於八八水災那時了。惠珊說那時候村長已經住院了,但還是堅持要回來救災,每天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也是第一次真正查覺到:「村長真的是瘦了!」顧不得自己舊疾復發,依然心心念念惦記著家園,想著救災的工作。就像我們這次訪談到青輔會合作的暑期工讀生-停晏,他說從那時候開始,就發現村長有「瞬間移動」的本能,只看見村長這邊巡巡、那邊巡巡,又會忽然出現在他旁邊發號施令。雖然每個人談起八八水災,只能用「怵目驚心」來形容,但是談起村長的行為,也許村長認為那是他的「本分」,根本不足以掛齒,但是身為那邊的村民都看在眼裡,大家也會看著其他村長的身體力行部分,依然會覺得,還好永樂村有蔡玉心!

 

  講到村長「瞬間移動」的本能,其實那只是村長習慣什麼事情都要自己監督、自己巡巡才會安心,就怕有了偷工減料,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太少更是不好,所以總是自己親力親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在拍攝相處的過程,村長讓我唯一佩服的,其實是他的「不解釋」。其實每個行業一定會有著黑暗面,即使是在這樣純樸的南台灣,多多少少這條路還是辛苦漫長,村長能走到今天,幾乎讓人人都誇讚的地步,絕非天性使然,也絕非只有他的幽默,才能讓許多人對他抱以尊重。

 

  談及這條路的辛苦,村長其實不多談,我們也是輾轉在一個村民曹媽媽的身上才探聽到了些許。那些被誤會的過往,總是挺過去了,現在看到的都只是「結果」,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真的過去也無妨。村長總是將事情想得很遠,他不計較也不解釋,我總覺得在他身上,一直看到一股很堅定的力量,那股力量彷彿在告訴著我:「話多未必好,多做事了解你的人自然就會理解。」冥冥中也改變了許多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

 

  當然還有另一件事,那就是「勇氣」。所謂的勇氣,不該是誰比誰拳頭大有力量,而是誰比誰更勇敢爭取與發聲。其實別看村長這樣和藹可親的樣子(恩,如果有笑的話啦),其實他在很多事情上面是非常堅持而且不退讓的,尤其是關乎到社區的事情,你會看到他一改笑容,很嚴肅對待很多事情。比如永樂村是幾乎沒有廣告物的一個社區,因為只要一張貼,村長就會拍照送環保局舉發,日子一久,那些人也不敢到這個地方來張貼了。

 

  這個部份是我十五天的相處下來,讓我最深刻的部分。我看到一個有些能力的上位者,他正充分運用著他握有的「力量」,依舊堅持他覺得對的事情,不怕得罪人,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職責。也許就是這點,我總是很佩服村長,他讓我未來在面對很多事情上面,告訴自己要有「勇氣」!即使自己力量單薄,但還是需要發聲、需要努力,就像村長也自嘲自己只是「邊做邊學」,從前也經歷過些荒唐日子的自己,現在已經是能讓人依靠的好村長了,我相信這一路的漫長,除了運氣,有著努力,一定還要加一點勇氣!

 

  社區古厝的屋主鄭老師,對村長也是讚不絕口。因為沒有村長的想法,這個古厝也許就會隨之荒廢掉了。但因為有村長的巧思,不管是漂浮木的桌椅或是環境的綠化,以及許多古物的保留,都讓整個能源再生、廢物利用,讓鄭老師非常阿莎力答應村長,給予空間讓村長去打造。訪談中讓我最深刻的一段是,鄭老師又再度跟村長簽下了契約,第一個六年已過,準備要再創造第二個六年。鄭老師說道:「我還在的時候他盡量利用沒關係,我不在了,我就沒有辦法了!」好像在言語透露間,我看到了那份信任,是深深的信任,人跟人之間最美的關係,真的是信任,我常想著。

 

  最後真的是要很感謝村長,離別的時候因為想起他許多的好,止不住的淚水是歷歷在目。拍攝的過程,村長老要我們多拍拍別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因為我們跟拍久了,覺得害羞,但我想偷偷猜測,也許村長會覺得,這些支持他的無名英雄,更值得被影片紀錄著。

 

  我覺得村長像水,總是在低處流走,又或許是來匆匆去匆匆的過。但他的力量其實很大,卻總是想把功勞獻給別人,自己則是默默在背後,繼續他的職責,這樣的態度,總是讓我很欽佩,在平凡中見偉大,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

作者小檔案

陳詩芸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作品風格強調以人性觀點出發,及細膩樸實的風格。紀錄片導演作品【貼身而過】,榮獲慈濟大學人物故事活動第一名以及《攝區二三事》的短片佳作。

劇情片導演作品【父親結】則入圍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劇情類別。新作【PAUSE】尚在籌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