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雲林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 - 沈宴緻
一上完商周的課程,緊接著開啟了「蹲點‧台灣」的旅程,一路上的舟車勞頓為的是期待已久的蹲點─口湖老人福利協會。
第一天抵達口湖下崙,迎接我們的是大晴天。整個社區瀰漫著濃濃的古早味,夜晚夜深人靜,沒有一層層高樓大廈和絢爛的霓虹燈,只有一間比一間年代久遠的紅磚屋和微亮的星空,老房子的皺紋沒有任何的掩飾,凸顯出在地的真誠和純樸,夜晚的北港朝天宮雖然多了些人潮跟燈光,卻掩飾不住口湖大多只剩老人與小孩的事實。
「明天到底爬不爬的起來阿?」這是社區吳國良大哥載我們回民宿後的第一句話,因為明天得在五點全副武裝準備出發,看一種要比太陽還早起的工作。凌晨揹著相機一路跟著吳大哥的步伐,「一條、二條、三條、四條……」吳大哥口中唸唸有詞,原來這幾條小路沒有路名,而是用第幾條來判斷蚵田所在位置,天色還未亮,一群阿嬤阿公就已經在篩蚵仔的大小。
早上八點已經日正當頭,水門周圍也有人在「暗撈」魚苗,我們也用笨拙的姿勢體驗撈魚苗的辛苦,看見了打拼的大哥、大姊們眼神中的堅定。
炙熱的太陽剛升起,騎著摩托車跟著國良和蚵仔煎大哥來到一位婆婆的家,一進門就看見有兩間房子,正要開門進去時,就被婆婆喊住:「前面的不是我家啦!後面才是廚房,那間已經放很久了,都沒來拆掉!」原來雲林下崙有很多老舊的房子都沒被拆除。
每年的這個時候是下崙的文化祭──牽水狀,口湖較年長的長輩都會準備飯菜來「挑飯擔」以祭祖靈,這次還為了傳承文化,所以讓村裡的國高中生來一同參與活動,很幸運地遇到了「在台灣的故事」也來現場拍攝。「挑飯擔」真的很不容易,是需要技巧的,原本想說來幫忙婆婆擔一段路,這才發現重量非常重而且很難抓住平衡感,見識到了口湖婆婆們的體力跟毅力。
隨著太陽的離去,我們趕緊幫忙布置「燭光晚會」,現場還有一場小型的音樂會,溫馨的場景感覺讓在萬善廟的「小饅頭」們得到了安息!
在老人活動中心辦小活動時,從一開始的構想、規劃到準備材料,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一次又一次的確認,就是希望能帶給老人家們一個有趣又特別的課程。雖然花了將近兩天的時間準備材料,有些疲憊、忙碌,但是過得非常開心,這就是我們想要做的事!
倒數第八天,開始漸漸了解,想堅持留下來為這塊土地做事的人他們的感覺和想法,發現到自己的微不足道與無限的潛能,十五天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把剩下的蹲點日子用盡活力和熱情充實的過每一天!
在海邊的一個小角落,有著一群失智失能的長輩們在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被照顧和關愛。早上跳完早操後,協會都會帶領小遊戲訓練長輩的四肢運動和腦力激盪,讓他們在生活中過的健康、充實。
住口湖的第十三天晚上,吳大哥親手烤蚵仔給我們吃,嚐到口湖最道地的滋味,蚵仔特別的鮮甜,吃的非常過癮!除了吃到新鮮肥美之外,也吃到養蚵仔的辛苦滋味!最後一天的到來,離開雲林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簡簡單單的道別,卻有著不簡單的濃厚情感,原來口湖已經在我們心中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作者小檔案
我就讀義守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擅長繪畫。個子嬌小所以總是被誤認為是小朋友,喜歡過充實的生活,加入蹲點活動學著用心看世界,希望能在生活中看見更多平凡的幸福!活潑開朗總是不顧形象的大笑,好奇心很強,只要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會想要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