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彰化路上教會 - 徐子喻
在教會同工們介紹完路上後,總覺得自己的認知好像還是少了些甚麼,我們決定主動出擊。
我們找到了一個秘密基地,可以躲炙熱的太陽,可以多些涼意的風,只可惜少不了螫人的蚊子,不過在這裡,悄悄看到路過的兩姊妹在熱絡地說話,或許是談論著手上的手製鍊子吧(對路上的國小女生來說,她們最近很瘋迷);悄悄看到開小貨車的叔叔拿著手機笑著說了些甚麼…這是來路上的第一天。
在彰化芳苑鄉的路上地區,常常會有阿公阿嬤坐在路邊聊天,圍成一個小地盤。觀察幾天之後,我決定鼓起勇氣主動打招呼。「阿嬤,敖早!」「敖早!」阿嬤笑著回我了!阿嬤的回應讓我停下腳步,這是開啟和路上緣分的第一步,從此開始,我就經常和路過的阿公阿嬤打招呼,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一開始長輩們都會問「你從哪裡來?」「來幹嘛的?」,一旦開始聊起天,常常就是從小時候起跳,有時候阿公阿嬤還會拿椅子給我們坐,讓腳丫得以踩踏在那片土地上。
「你知道隔壁家最近怎樣嗎?」「最近蛋價漲了!」「廟好像要舉辦甚麼?!」好多好多家常話在空氣中,我們一點都不像志工,反而像住了多年、早上起床聊天的隔壁鄰居。
我們所住的地方,是教會長老貴味阿嬤(化名)的老家。有一次,我們看到貴味阿嬤在割草、收菜,好奇的泡泡一直冒,冒到我忍不住上前詢問。「阿嬤,你勒衝啥?」「挖哩挽菜啊,遮四莧菜啊!」短短幾句話之後,我們開始一起幫忙阿嬤摘菜,不得不說,雖然只是小小一片菜園,但是在悶熱空氣中,彎著腰的動作一點都不輕鬆。「等幾勒,林梅呷挖煮ㄟ飯嘸?」聽到這句話的我,連忙地點點頭。天啊!阿嬤要煮飯給我們吃誒!
摘好菜,接著我們幫忙洗菜、做些小事情。看著阿嬤拿出洗好的莧菜、冷凍的豬肉、麵線、蔥,煮了一鍋水,接著把豬肉打碎,然後一一地將材料放進鍋子,大湯匙攪啊攪的。陽光灑入廚房,莧菜麵線混合著豬肉的香味在廚房中瀰漫。「ㄟ盪家啊!林麥棄嫌啦!卡簡單!」我們三個人就在客廳開動了。這是一鍋很簡單的料理,大部分都是菜,沒有味精、沒有農藥、甚至連洗盤子都很少用洗碗精,可是真的很好吃,那是種純樸的味道。
阿嬤在晚餐中,會叨叨絮絮地跟我們聊天,談到最近上台北怎樣、身體怎麼樣、兒女甚麼時候要回來、上次那批志工……夕陽的餘暉從窗戶照進來,背景的電視新聞播放著,碗筷的聲音滴滴咚咚地響著,談笑聲滿在空氣中。
我好喜歡那樣的感覺──那是人情味,是在都市沒有的。都市中不會隨意跟陌生人打招呼、也不會關切地詢問近況、更不會邀對方回家吃飯。
我喜歡“路上”,有人情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