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東源村 - 高育琴

溯原、溯源,今年夏天我在東源村,尋找原本,找尋回家的路。

 

老人家一句:「落葉歸根」頭目阿姨一輩子銘記在心,三十多歲時,扛起一家生計,帶著孩子出部落讀書,一個女人家為了生計在外努力的工作,回憶起那段時間,阿姨直說在外生活很緊張,一出門就是要花錢,直到五十多歲,家裡的老人家都走光了,沒有人整理,任憑荒廢。阿姨想自己的孩子也大了,覺得也是時候回家去了。她回到部落,開了早餐店,現在甚至推展「麻里巴廚房」煮風味餐給觀光客享用。對於現在的生活阿姨滿意地笑了笑,她有空時就去種種菜、唱唱歌,甚至是喝一杯,累了就休息,回到部落,阿姨感覺生活既充實又自在,那神情令我也不自覺也羨慕了起來,腦海中也突然想起自己的爸爸媽媽,他們也常對我說,等我出社會之後,他們要回去部落去住,享受他們晚年的日子。到時我一定會舉雙手贊成,甚至可能自己也跑回去跟爸媽一起享受部落生活呢!

       

每天用餐時間必造訪的「來來小吃店」,是一家祖傳的六十年老店,現在是由來來阿姨掌廚,阿姨說她幾年前才回來部落,因為VUVU年紀大了,不能做了,自己的孩子也都有能力照顧自己了,就決定回來照顧VUVU,順便接手自己媽媽的店,阿姨說VUVU自己一人開麵店,撫養他們長大,很辛苦,自己在外生活那麼久,還是比不上自己的家好,所以現在回家陪伴VUVU的晚年,如此孝順之道,令人為之動容!雖然現在才大學,但現在已深感到家是唯一的避風港,回家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6_0.jpg

孫老師,回到部落工作的青壯年,現在在課輔班教小朋友,老師說當初回來時,重新回到部落是一種對自我認同的追求,感嘆自己是在平地長大的小孩,周遭環境沒什麼文化薰陶,因此回來重新了解自己的文化。回來之前,甚至還到原住民文化區待過一年,學習原住民舞蹈,最後回到自己的部落。老師說當地族人還開玩笑的打賭他可以在部落撐多久,但跌破大家的眼鏡,老師一待就待了四年至今。這條回家的路,老師說他還不及格,他還在努力,努力學習母語、學習自己文化,帶著小朋友一起。看著老師對追尋文化的堅毅精神,內心受到很大的鼓勵,畢竟我們也是在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間拉扯的青年,聽完老師一番話語,對於自己文化的認同又有更上一層樓的體悟,內心已經悄悄的把老師當作一個精神指標來學習了呢!

1_2.jpg

無論是頭目阿姨、孫老師及來來阿姨,在東源村這段時間都讓我學到不同層面「回家」的意義,無論回來的目的是追尋自己的文化、親情,都源自心中那根源。不用急著想要回去,多去外面闖盪,會發現回家的方式會多很多,等時機對了,再選擇適合的方式回去你心中認同的地方,才是最快回家的方法。

作者小檔案

高育琴
政治大學

我叫lalaw alo kabaybow 我是賽夏族,

中文名字叫高育琴,政大廣電二年級。

喜歡人與人直接相處互動的感覺、觀察生活的小細節,

雖然在平地長大,但我不忘本,努力學習自己的文化,很以身為原住民為榮,

參加蹲點的最大動力是希望透過不同族群文化來追尋自己「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