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花蓮福音部落 - Day10&11&12 縈猶在耳的豐年之歌(上)

在部落的每個日子,我們努力拋開預設,張開雙臂細細感受LOHOK的呼吸,聆聽著部落的笑語 ──「如何才能真正融進部落這個大家庭呢?」這是我們每日必修的功課,多麼希望一點一點像嬰兒學步般,在這360個小時裡捕捉部落那特殊的生命節奏。

8/21至8/23這三天是LOHOK部落盛大的豐年祭饗宴,無論大人小孩都穿上絕美的傳統服飾來到聚會所載歌載舞,沒有任何隔閡或羞赧,大家心連心手牽手,放聲高歌著。

青年團的男子們狂歡嘶吼,高亢的歌聲猶如巒峰競疊,蓄積深處的宏音自丹田爆發;婦女會的婦女們則像清泉流水,細膩動人的嗓音從雙唇間傾瀉而出。男女老少相互唱和著,從白晝到入夜一圈一圈不停舞動,彷彿沒有盡頭也忘卻了明天,如此純粹自然的快樂令人為之動容。

我們倆在司令台上架著攝影機捕捉廣場上每個笑容的瞬間,在歌聲的環繞下,靜靜地看著、聽著也思索著......育增忍不住轉頭,語帶憂傷地對我說:「我覺得心情很複雜,好像沒有資格去記錄他們的豐年祭。」

我看著她,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好安慰道:「隔壁的叔叔也說過豐年祭就像漢人的過年或是普渡。假如,今天有位德國人來到你家體驗過年,但沒辦法完全融入華人年節的文化中,終究格格不入,你會說他沒有資格紀錄我們的過年嗎?」或許也是說服自己吧,很多事情必須換個角度思考才能解套。

不過,縈猶在耳的豐年祭之歌不斷牽引著腦中複雜的思緒,夜半十分,我們不禁長談起所謂文化隔閡與認同。

在來部落以前,我們日子非常平凡,從來不知道自己在與身俱來的文化裡做出了怎麼樣的選擇,習以為常地生活著卻不曾深究其所以然。來到這裡後,我們常常感到格格不入,有時責怪自己不夠用心或者腳步太快,甚至每天告誡自我要把所有預設與想像清空,成為一張白紙去全然擁抱一個新的文化。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終究沒能成功。

因為我們深刻了解到從尊重文化到認同文化之間還有好長好長的距離真的不是高中社會課本上三言兩語能夠解釋的。來到這裡的我們努力學習著阿美族的文化,拜託副頭目娘和國中生們教我們說族語,頭目也為我們倆取了阿美族的名字:我是Cagalah,育增則是Miko,讓我們由衷地感到開心與感謝。

然而,早已融入血液中的漢文化卻讓我們的思維、價值觀和視野無法百分之百的轉化成阿美族人的生活態度,內心常常發生衝突與矛盾。

舉例而言,我們覺得部落在農閒時有些太過依賴酒精了,時常今天清醒地跟你談天說地,隔日卻飄飄然胡言亂語起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可能會沒辦法儲蓄以規劃比較長遠的未來;再者,未成年的小孩子看到父母常常抽菸飲酒也會產生好奇或偷偷嘗試.....等等,我們曾經為此而憂心。不過,深夜談心後,我們也意識到無論關於儲蓄或飲酒的看法,都不過是我們以自身文化價值去衡量後所得出,是種單一的價值觀,部落也有屬於部落自己的觀點,這樣評價並不公允。

不同文化間的差異絕非過錯,也沒有誰較先進或落後的問題。微觀而言或許南轅北轍,但宏觀來看都是人類寶貴的資產。我不禁思量:「或許當我們習於某個文化的生活方式時,就代表我們早已做出了選擇,選擇以這樣的文化為依歸去感受世界的脈絡。」

從尊重到認同甚至實踐其他文化的距離實在很遙遠,一種文化龐大的積累絕非短短15天就能唾手可得,這是一條無止盡的漫漫長路,需要更多勇氣與智慧一步步堅定地走下去。

明日中午,我們就要離開LOHOK,回想這些日子以來真的受惠太多,察覺到來蹲點的自己只能盡微薄之力,甚至可說對於族人的幫助微乎其微,願意讓初生之犢的我們在這裡學習成長,部落才是真正的公益方呀。

我們絕對不會忘記LOHOK這個大家庭所教導的點點滴滴,謝謝你們!

by 靜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