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雲林麥仔簝文化協會 - 麥日誌 | DAY 9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背上相機、扛起腳架,我們再次朝麥寮拱範宮附近著名的「雕刻一條街」出發。
至於為什麼是「再次」——
好吧,只能問當天兩個人都把相約時間記成提早半小時的機率有多高…
「丁老師早啊!」「你們來啦!」
這大概是我們蹲點以來第三次踏進這間雕刻鋪。
坐落在雕刻街的一端,白色招牌上,棗紅色墨水以楷書工整的寫著店舖名稱。微微泛黃與滲出的鏽印是傳承百年的痕跡。
店面不大,卻有種一踏進就被木香包裹的沉靜感。門口的架上陳列著還沒打磨完成的神像,神態各異卻莊嚴肅穆,像在靜候一場變身。
師傅工作區的桌上擺著各式各樣的雕刻刀與毛筆,地板上則散落著細密的木屑。店內的光線不算明亮,但落在雕像臉上的那道陽光,讓它們多了幾分生氣。
其實今天的主題,是源於前次來訪時丁誌璁老師的大方邀請——觀摩神明「開光點眼」儀式。
無論是新雕塑或是舊像修復,待一切工序完成後,雕刻師會舉行儀式恭請神明移駕到塑像中。
點上一支香,檀木與樟木的清香混合成一種幽然肅穆的氛圍。虔誠的焚香敬拜、宣讀旨書……首次接觸神像工作的我們對每個程序都感到驚奇。
開光點眼的橋段最是震撼。只見丁老師口中鏗鏘唸著開光咒,一面以毛筆輕觸神像的身周。隨著幾聲自丹田深處發出的大喝,整個空間像被狠狠推開又收攏,空氣中的細塵瞬間靜止。
其實一點也不懂每個動作的眉角,但那股沉穩的力量,卻感覺連空氣也跟著震懾淨化。像是注入了靈氣,眼前的木頭,已經開始吐納著氣息。
儀式結束後,我們一貫地回到茶桌前落座。如同前兩次一樣,丁老師見到我們,依舊是笑得爽朗,像是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他一面替大家斟上普洱茶,一面滔滔不絕地解說儀式的典故與細節。
作為雕刻鋪的第七代傳人,他向我們談及雕刻街從前的盛況,談及祖輩的傳承,談及如今堅持傳統工法的原因,語氣裡有種隨遇而安的從容。
「總感覺您看待事物很樂觀。」「稱不上樂觀啦,我這叫作無為而治。」
茶杯漸漸見底,外頭的雨又細細落下。我們就這樣在茶香與談笑聲中,度過了一個輕緩的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