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屏東 阿禮部落 - 冒險日誌Day13-夜宿石板屋

蹲點邁入最後一週,一早便騎車前往百合園區等待陳教授到來,再由包老師載我們去山上。

今天會住在原鄉,夜宿石板屋。

「分離是再見的開始。」
從第一天、第二天……,逐漸變成倒數第…天,結束的鐘聲越來越近。能這樣頻繁駛向霧台,開過紅門進入阿禮的日子也在減少。

隨著每天相處,從對話和日常中認識到部落的今昔,讓我們對這裡的連結愈發深厚。小包哥說,每次回來都帶你們去體驗這次來不及嘗試的;包老師說,每次分開都是為了下次再見──發現即便蹲點結束,阿禮和我們之間的羈絆並不會因此結束。

在人類文化中,通常只會重視具「實用性」的動植物,不能作為食材、建材來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則會被忽視。

在整地植樹的時候,陳教授就問我們認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他說,還有另一種觀點,那就是這些物體其實寄託著情感;就像人會為從小靠著的樹木,寄寓所感,賦予象徵意義。

下午植樹回來後,便回到石板屋吃著午餐,並看了關於阿禮遷村後的幾部紀錄片,從風災自救到希望小書坊營運,將阿禮在過去14年的面貌補全得更完善。

今天整地時,看到那些因災害倒塌,卻仍緊抓土壤和石板的樹木,就像努力在重建、復育原鄉的景觀區團隊,及這些返鄉族人。

夜幕降臨,包老師和Ama教我們劈柴生火,為了今晚的重頭戲──烤肉。用家屋中的舊式爐灶,裊裊炊煙從屋頂煙囪和石板縫隙間流出,象徵著今晚這裡有「人煙」。鮮嫩多汁

的肉配上阿禮出產的紅肉李露,再加上自屋外吹入的涼風,一群人圍著桌邊閒聊,是久違熱絡的原鄉。

吃飽喝足後,我們倆就轉移陣地帶著野餐墊、被子和枕頭,到外頭廣場躺著賞星。小包哥說,一般每十分鐘會看到一顆流星。我們守著流星,聽著屋內人聲,聊著彼此這十多天的感受,去沉澱和體會夜晚的山林,一直到露水凝結,開始轉涼後才返回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