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佳暮部落 - 游煖湲

我是台北人,一個在台北打滾 20 年、道道地地的台北人。所謂「鄉下」、「部落」、「偏遠地區」等名詞,有如另一個世界,現實生活中能接觸的機會趨近於零,頂多從課本、報章雜誌中認識並了解這些地方的狀況,但很少有機會親地實訪,更別說深入其中了。

  這次駐點計畫代表了好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一人坐車至屏東;第一次待在距離台北市三百多公里遠的部落;第一次離開家人,獨自一人待在陌生的部落長達半個月;第一次體驗部落的生活;第一次真正拾起攝影機拍攝紀錄片…因為是第一次,所以看了許多、學了不少、成長了一點;也因為是第一次,有很多地方都還可以更好。

之於個人,這是一個重新好好審視自己的機會。平常在學校時,受到同學師長的稱讚及賞識,認為自己還那麼有一點點能力,只要努力還可以更好。可是到了部落以後,發現自己的能力遠超乎於我想像中的不足。去除了身旁熟悉的各個因子,反而讓我看清,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人。

  生活方面是我一開始最擔心的。習慣了都市生活,就算遇到沒有東西吃的窘境,只要有錢就可以出去買。但到了部落,人生地不熟,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而且這是一個交通不方便、就算有錢也不見得買得到東西的地方。加上自己不太會做菜,剛到佳暮連續三餐都是泡麵。幸好後來在村民的指點幫助之下,「食」總算是有著落,在那邊也沒有任何腸胃不適的問題出現。但最困擾我的,莫非是那一天到晚飛來飛去的蜜蜂吧!不知為何,對於蜜蜂非常恐懼,每每看到總是激動到害怕。小孩子們都喜歡拿「我怕蜜蜂」這件事嚇我笑我,事後想想也覺得自己很好笑。這兩件事讓我真正深刻體驗到,自己太容易受到小事情的影響,雖然 20 歲了,仍舊不夠成熟、穩重、冷靜,

  再來是深深體會到自己的洞察力、反應力,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靈敏。這兩項的短缺,當在訪問經驗豐富、應對進退得宜、反應敏捷的業冠身旁,就直接暴露出來。我強烈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也意識到自己該去多累積點機會磨練並培養之,並且從日常生活中好好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之於社會,我親身看到了弱勢族群潛藏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外乎是低收入戶、資訊落差、教育弱勢、隔代教養等等,且彼此又是環環相扣的。

  台灣歷史早期時,原住民居住於山區是天性。但隨著時代和社會變遷,住在部落的原因可能就不完全是這樣了。有經濟能力的,大多會選擇移至平地居住,或是在平地買房子,假日再回部落。移到平地居住,好處是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生活便利、資訊流通快、文化衝擊 ( 和山區相比 ) 較大、教育資源較為豐富。經濟狀況若許可,舉家一起移至平地居住,父母親也有較多的機會能親自照顧孩子。

  「居住於平地」這件事就像兩面刃一樣,雖然有上述的好處,但比起部落同胞,更容易面臨文化流失的危機。以我們訪問的 賴孟傳 先生為例,小孩子從幼幼班起就送至平地唸書,雖然網路和資訊能力強,卻必須要每天和小孩用母語對話。但因為身在平地,如此也不見得有成效,所謂「齊傅楚咻」大概就像是這樣的情形。

  較沒經濟能力的,只能選擇在部落居住,或是將孩子留給祖父母照顧 ( 礙於在平地生活開銷大,尚不能負擔孩子的扶養費 ) 。若將小孩交給祖父母,可能會有隔代教養的問題出現,例如:沒人督促學業、跟不上學校進度、學習意願低落、小孩子疏於管教等等,如此可能造成中輟比例升高。部落屬較偏遠地區,和平地相比,所獲得的教育資源 ( 硬體、人力等 ) 沒有都市來得豐富;硬體設備 ( 如第四台、網路、電腦 ) 普及率也較不高,因為絕大部分沒有多餘的經濟能力可以支付使用費。以佳暮為例,一直要到今年初才有第四台。再者,一個部落的小孩人數不多,無法一個部落就有一間學校,通常是好幾個部落的小孩一起唸一間小學。從部落到學校,必須開車走山路,而山路狀況常受天候影響,若天候不好,停課是常有的事情。停課就會耽誤學習進度,也影響到小孩子的學習權益。

  部落小孩的優勢在於,對於傳統文化可能會比移居平地的小孩還要了解一些,因為就在部落長大、生活。尤其如果像佳暮設立部落教室,並開授文化相關課程的話,成效可能更高。可是就整體而言,不論住在哪裡,原住民族群目前都遭遇到文化流失的危機。為了融入社會主流,因而多吸收現代文化以跟上平地腳步,許多的外來文化也不斷衝擊著中青年一代。碰撞之際,處於弱勢的傳統文化往往承受不了。如此的吸收碰撞,傳統文化容易因此流失。

  在漢人未大量移民至台灣之時,原住民在台灣是主要族群。但隨著時代變遷,漢人逐漸成為台灣主要族群,原住民相對成為少數族群,也慢慢處於弱勢。換句話說,若當時漢人沒來台灣,就不會有今天這些問題存在。這或許是一個很天真的想法,但不是不無可能。

  基於社會正義,我們確實該給予援助,使其能齊頭並進。只是重要的是,在給予的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該怎麼教他釣魚」,並正視他們短缺的去給予援助,並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同情心」而一味給予。一味給予,只會造就他們「外界給的援助都是理所當然的」的看法,適得其反,當初的一片苦心也白費了。

  經歷過這次駐點計畫,我不敢大聲說自己成長許多,那樣太自大了,何況只有十幾天。但我可以說,這次的確是個相當難得的機會,讓我親身體驗到不同的生活經驗,除了對自己、偏遠地區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和一點想法。也更讓我明白,自己是多麼的幸運。而在幸運之外,又該如何運用資源充實自己,並盡一己力量幫助他們,是我一直要持續學習的。

 

作者小檔案

游煖湲
政治大學

1989 年 2 月 19 日 生, 20 歲,台北人。名字由來是因為算命師說「這孩子命中欠火欠水」。沒事時一

定會聽音樂,目前有愛上 Acid Jazz 和 House 舞曲的趨勢。不是太喜歡追流行,但對於喜歡的事物很專

情。喜歡人群也總是嚷嚷想要另一半,可是也喜歡跟自己一個人相處。不忙死自己不償命、悠閒時靜不

下來、忙碌時暴躁到不行,可是卻又很享受事情完成後的成就感,生活也就不斷陷入這樣的忙碌迴圈中

。人生最大的願望是,吃好睡好無憂無慮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