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不舞作坊 - 陳怡樺
抱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坐上了前往嘉義的台鐵莒光號,雖然我跟雨琪睡意很重,但六個多小時的車程,還是讓我們坐的腰痠背痛,但還沒結束,還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才會到達我們跟不舞約定的地方─石棹。「大概還要一個半小時吧!」不舞說,現在想想,這趟來吉之旅的車程都已經足夠讓我開車來回台北高雄了吧!
在前往來吉前,不舞在離來吉最近的蔬果攤(車程一個半小時)補了些蔬果、麵條,上到石棹的路已經很曲折了,想不到深入來吉的路,更是蜿蜒許多,不輸九彎十八拐,但對開習慣山路的不舞來說,如同一片蛋糕,時速飆破八十,坐在後座的我們身體隨著車身搖擺而搖擺,本來在上石棹的路上就已經小暈車的雨琪,負荷不了激烈的搖擺,陣亡了 …… 。而我呢?出乎意料的,平日小腦發達的我,竟健壯的存活著,或許因為山林、雲海繚繞,美景當前,豈有空閒讓我暈車?而且不舞也是個能言善道者,說的很多事都讓我很感興趣,像是不舞說到來吉其實就位在大家看的阿里山日出雲海的下方,讓我不禁對來吉有浪漫的幻想;關於行政區的劃分,不舞說來吉是被漢人遺忘的原住民部落;原住民因生活貧困,不得已將土地以極其廉價的金額出租或販賣給平地人,而平地人隨意的開墾帶來水土保持的問題,不舞在車上的談話讓我從新的角度去認識來吉這個地方。
稍作休息後,不舞開車帶著我們前往當地年輕人聚會的地方─毛老師的店,一家頗有氣氛的咖啡店,同時也是毛老師的家,最令人驚訝的是,這裡早期是一間類似牛棚的地方,養牛、養豬,而現在房子木頭地板的正下方還有一條大水溝經過,毛老師得意地說著她是如何改造這間房子,我們兩個則是瞪大眼睛尋找可能是牛棚的痕跡。這裡之所以成為當地年輕人聚會場所的原因是,毛老師是來吉國小的音樂老師,教小朋友合唱十多年了,一代一代的教下去,村裡的年輕人(二十多歲)都是他的學生,在咖啡店打工的人,也都是毛老師的學生,店裡的一角也掛著來吉國小合唱得名的照片。
毛老師的店除了是年輕人聚會的場所之外,也是村裡文化、訊息交流的地方,來吉村裡有很多工作室,不舞作坊即是其中一間,毛老師的店集合了許多工作室的作品在這裡寄賣,可以說是雙贏,除了替各個工作室代賣商品之外,也替毛老師的店添加幾分鄒族色彩,使這裡成為旅遊書上介紹的特色小店。另外,來吉村裡有任何的活動消息也會透過毛老師的店張貼公告,像是肚皮舞的教學,或是有機蔬菜班的菜也是在這裡寄賣,而且相當便宜,我們那時要開班授課的電腦教學海報也是張貼在這裡喔!
或許是因為這裡的小孩多是毛老師的學生,毛老師對他們也是照顧有加,除了提供家裡的客廳做為聚會的場所,對於家境比較不好的學生,也讓他們以打工來賺取學費,另外還有鋼琴班的授課,對於我們兩個外地的學生,毛老師也很照顧我們,常叫她的學生跟我們聊天,而我們每天晚上的晚餐也都很捧場的在那裏解決。毛老師沒有小孩,她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小孩,但和學生相處的模式又像是好朋友,常會有她的學生走進店裡說:「我要借吹風機」、「我要借廁所」,毛老師嘴巴上雖然說:「你家沒有吹風機阿」,但也還是借了,毛老師和學生間相處的模式不像師生,反而比較像家人,而在這裡聚會的村民之間,感覺也像是家人一樣。
隔天早上,不舞帶著我們去看了她正在興建當中的工作室,兩層樓,相當大間,目前雛形已經完成,全部的支柱都是用木頭去架設的,最妙的是,幾乎所有的窗戶、門、強化玻璃都是撿來的,強化玻璃?沒有聽錯,聽到是「撿」來的,我跟雨琪都瞪大了眼睛,「去哪撿?」我問到,不舞一派輕鬆的說「各個地方啊!像窗戶是新竹撿的,什麼東西是哪裡撿的,知道的朋友看到哪裡有不要的東西就會打給我們,我們就會開車去載,只有木頭是買的」,從小就是看著鋼筋水泥土長大的我,頂多在外婆家看過紅磚蓋的房子,這樣拼拼湊湊的房子還是第一次聽到跟看到,真的是打從心底由衷的佩服,而且事實證明,這間半完成的房子是堅固的,它在莫拉克颱風風雨的侵襲下仍然屹立不搖。
不舞的小賣店是離現在的工作室有一點距離的地方,雖說是小賣店,但沒有營業時間,怎麼說呢?完全是隨不舞的心來決定開店,這裡也可算是不舞的茶室,若是不舞來這裡泡茶,店是一定會開的。小賣店裡面陳設簡單,一張桌子放著不舞的商品,另一張桌子則是泡茶專區。泡的茶是不舞跟梁大哥(不舞的先生)所種植的有機紅茶,套上不舞的創作,便成了自創品牌「山豬紅茶」,不知道是因為有機耕作的關係還是烘培方式不同,味道跟一般喝的市售紅茶不同,山豬紅茶香氣重,但味道沒那麼濃,純粹個人的觀感囉!配的茶點是「樹番茄」,不是番茄樹喔!樹番茄的大小跟棗子差不多大,味道吃起來卻和百香果很像,重點是吃的方式,要用「吸」的,從尾端咬個洞,開始吸裡面的汁,皮會苦不能吃,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水果,吃之前還要先幫它按摩,讓它變軟,這樣才吸的動,奇特的水果之後竟變成我們裹腹的食物……
以茶會友,在幾次的「茶聚」中認識了蓋工作室的陳師傅,每天來回樂野跟來吉,是個憨直的大哥,也認識了幫忙烘焙茶葉的茶農鄭大哥,是個嚴神專注認真的男人,聊了關於有機茶農的困難等等的,也比較有機會認識梁大哥,而且重大的發現是,他們都相當喜愛航海王,模仿裡面的角色笑聲,把我們兩個逗得哈哈大笑。
在來吉還發現了像電影「雜貨店老闆的兒子」的景像,每天都會有菜車、水果車或是雜貨車從山下開上山來賣,透過擴音器播放著超級老歌告訴村民自己的到來,需要買的人只要向菜車招手,車子便會停下來,真的很酷!而且還頗便宜的,不舞有一天買了一籃的火龍果,約莫十多顆吧!才不到兩百元。
到來吉才第四天就開始下雨,不停的雨打亂了我們的進度,因為住的地方離部落各處都有距離須要以機車代步,下雨天完全無法出門,不舞邀請了媽媽到工作室畫山豬,也邀請我們加入,還大方的一口氣給了一人兩隻山豬畫,「畫山豬」其實是用壓克力顏料在木製的山豬模型上做畫。相較於我跟雨琪的小心翼翼,不舞跟媽媽大筆一揮、大手一抹便完成了一隻山豬,我還在東修西改的,越修越可怕 …… ,看著不舞跟媽媽畫畫的過程真的可以感受的到畫畫的樂趣,被正規教育定型了,怎樣畫才是對的、漂亮的,才會讓我們無法自由發揮,被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無法體會畫畫的快樂,我不是會畫畫的人,以前最討厭上美術課,因為總覺得自己畫的沒有人家好,但那一天我很開心的畫畫,拋開畫筆,直接用手作畫,直接將壓克力顏料擠在模型上,我發現新的方式,而且覺得我的作品是特別的,不舞還在經營民宿時,也有開放遊客畫山豬,她覺得很多人的創意都很棒,她認為是願不願意、肯不肯畫的問題,沒有好不好的的問題。回來到現在我還是很懷念畫山豬的時間,自己都跑去買顏料來畫畫,謝謝你,不舞。
連日的降雨原來是因為莫拉克颱風的外圍環流影響,六號晚上不舞一家提前慶祝了父親節,我們沾光順道參與了,誰知道歡樂時光不到四十八小時竟成為嚴重的災害。颱風登陸當天雨勢不大,梁大哥還開玩笑跟我們說:「不錯喔!在山上體驗颱風天。」不舞說:「看這個雨,應該還好啦!在嚴重也不會比賀伯嚴重啦!賀伯的時候來吉大橋斷了,路也被掏空,一、二鄰有土石流,然後我們家充滿了避難的人,可是我們第四鄰都沒有土石流過阿!應該是還好啦!」竹珺說「晚上會有重低音喔!(阿里山溪暴漲)然後伴隨轟轟(山崩)的聲音,很刺激喔!可以體驗一下。」原本的玩笑話全都一一驗證。從四號就開始下雨,七號阿里山溪就已經暴漲,溪水湍急,我跟雨琪還去橋邊一探究竟,晚上的重低音讓我們兩個睡的相當不安穩,八號停電,漆黑的夜晚伴隨隱約的重低音,壓的我們喘不過氣。
「叭!叭!」清澈的喇叭聲叫醒了我們,手機顯示晚上十一點多,是梁大哥的弟弟一家,我跟雨琪開始緊張了,我們意識到了有人開始往這裡撤了,懷著緊張的心情躺回床上,「哈囉!」睜開眼睛是不舞在叫我們,這次更多人了,來了七、八個小朋友跟媽媽,我跟雨琪嚇壞了,但為了不帶給別人困擾還是故作鎮定的回到床上,輾轉難眠。隔天早上,來吉大橋斷了,往草嶺的路被掏空,遠方的第四鄰充滿土石流,仍就是斷水斷電斷通訊 ……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都是跟著大家一起行動,一起吃大鍋飯,一起觀察土石流、山崩的情形,或許是因為大家都在這裡,讓我跟雨琪覺得很安心。而且災難發生的時候,很強烈的感受到鄒族的團結,「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一清二楚,每個晚上男人會固定排班去巡河道的狀況,因為他們的辛苦,才能換來老人、小孩、女人安穩的睡眠;而每天的早、中、晚三餐都是由女人來負責,洗衣服、殺豬、照顧小孩也是女人的責任所在,對於我們,也是相當照顧,總是一直叫我們吃飯,問我們衣服有沒有濕,叫我們去烤火,最後上直升機也叫我們先上,那幾天真的是很感謝他們的照顧!
這次來吉的體驗真的是相當難得,除了讓我從不同面向領會到一些事情,也讓我體驗不同的經驗,像是幫忙烘茶、畫山豬等等,當然還有讓我畢生難忘的風災體驗,說實在話並不後悔經歷這次風災,雖然真的很可怕,但也讓我體會到人性的美好,並且我也發現我的無限可能性,更是應證了人於急難之際,腎上腺素會急速分泌的現象。也於下山之後體會了災民所謂的創傷症候群,回家的第一天驚醒了兩次,一次是因為隔壁的冷氣機聲讓我以為是重低音,另一次則以為是直升機,我只是經歷小小的危險,就有後遺症了,更何況是喪失家人的災民。
也深刻體會到網路及媒體的力量,真的是不同位置不同腦袋,往年颱風看新聞台記者到處亂闖會覺得他們白目,但當自己成為災民,孤立無援之時,媒體成為發聲的管道,不單單是希望可以得到援助,也希望能夠把消息傳給在外地的親人知道,這次深刻的體會,阿里山毫無消息傳出時,親戚都以為我在山上很平安,殊不知我們已經斷水斷電,被土石流環繞,真的由衷地感謝媒體的報導!另外,網路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覷,除了 PTT 自發性成立的災難急救版募集到了大量的物資及志工,也透過網路的力量,才得以將來吉村的消息傳送出去,這點也是讓我有深刻地體會。謝謝中電信基金會讓我參與駐點拍攝計畫,讓我有別於他人的體驗,也謝謝來吉村民那些天來的照顧,願上帝守護你們,雲海裡的國度,塔山的子民─來吉。
作者小檔案
陳怡樺,政大廣電系畢業,對人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體驗不同於自己經驗的生活,個人作品有:記錄短片《蛋餅婆婆》、《 Hello Moto 》,劇情短片《 Hide & Seek 》、《情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