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 阿禮部落 - 楊宜蓁

透過一場具有挑戰性的旅程,給自己機會離開日常生活,有個喘息反思的空間以及時間。

報名蹲點時說的其中一句話。20 天結束回首報名表,不經莞爾一笑,是喘息嗎?

似乎是,心無旁鶩的將心思全投注於阿禮上,好好感受這如夢境般的旅程。

似乎不是,蹲點結束反而對往後的未知感到焦慮。

 

這趟旅程,我想先謝謝夥伴菁軒

不安於平凡,創造無限可能。跟身旁的親朋好友分享著我們冒險旅程上的點點滴滴,大多收到的回應是:

「你們好怪」、「蛤如果是我,一定不會做這種事」......

我們怪嗎?也許吧!面試前為了舒緩緊張跑去爬山、只要休息就會很失落。

但也因為身旁有個願意陪著你的夥伴時,做這些事變得理所當然,更加有力量。

 

如果要說出發前最擔心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跟夥伴會不會吵架?

畢竟我們尚未有這麼長時段的相處,難免會有些擔心。

看來是多慮了,反而因為這趟旅程讓我知道不能失去菁軒,

無數次的自我懷疑,選擇將感受拋出來和夥伴說,

將壓力轉換成支持傳遞回來,是她最大的超能力吧!

 

二十天的蹲點,能做到什麼?

蹲點前,第一次與這次部落聯絡人小包哥線上討論時,小包哥跟我們談起這次蹲點的服務需求以及希望小書坊的現況,

也坦白的跟我們說:「明明一開始跟基金會說要兩個壯丁,怎麼會是給我兩個教育系的。」

當時我們對這次蹲點的唯一期待只有部落不要對我們太好,希望能盡情的讓我們去做。

 

排好日程,蹲點第三天小包哥載著我們從屏東市區來到阿禮部落的原鄉。

初來乍到,被一路蜿蜒的山路、兩處的大崩壁以及阿禮真面目有所震驚。

這幾日我們在這裡的主要工作多為割草整地,以及有一日去修復sasadra古道,

而草會長,景觀區範圍如此寬闊,我們整地面積可能也不到所有範圍的一千分之一吧!

 

「會不會覺得我們只是二十天蹲點,結束後依舊會回歸,根本無法幫忙到太多?」我曾向小包哥詢問。

他跟我們說,看見年輕人願意為原鄉這遍土地努力,我們的到來反而帶給他們希望。

堅韌而暖心的回答,肯定了我們存在的意義,給了我們更大的力量。

 

一路陪伴著我們勇往直前的包家人

給予我們有無數次的挑戰機會,願意教會我們兩人新技能、帶著我們深入認識部落。

蹲點前從來沒有人願意讓我們背起割草機、落葉機,總覺得女生不應該做勞力活,

因為這次來到這裡,我們才能夠有新的嘗試,在這之間找到了快樂,

也藉由親身體會,才有機會去感受山的聲音和管理景觀區的辛勞。

 

不僅如此來到這邊最大的差別是,現實面真實呈現隨時都是新知的注入

鮮少人願意將問題面真實袒露於外人眼前,但因為包家人的真誠與信任,

讓我們顛覆了對部落的想像,看見重建的困難與內部瑣碎的細節,

每次與他們對話當中,總能感覺到他們為部落不辭辛勞的付出。

另外,只要與包家人相處的每一刻,就能聽到很多的故事、認識很多植物與事物,

如同維基百科的包家人,擁有著無比的智慧,跟著他們總能學習到很多。

 

未來,還有機會再見嗎?

蹲點到一半時,我曾向夥伴菁軒袒露我真的很害怕,害怕我們會隨著蹲點結束與阿禮失去連結。

不過想一想這裡的故事、這裡的樣貌,已深深刻印在我們的心中,

來到阿禮,漸漸對這裡產生認同,而這種感覺也隨著蹲點結束內化於心中,

每當提及到阿禮時,回憶湧現,那種快樂是無法言喻的,也會期待著下一次的相見,

走過後,帶著這段旅程回歸到日常生活,無時無刻都能將畫面投射到阿禮身上。

 

深深吸引著我們去蹲點的是,阿禮。

這個影響我很深的地方也是,阿禮。

作者小檔案

楊宜蓁
嘉義大學

台南人,喜歡山喜歡海,更喜歡那些不平凡...

享受生活上的成功與失敗,學習看見與感受。

真誠對待周遭人事物,期許能成為他人的光。

走吧走吧!這次跟著我們來去阿禮瞧一瞧,好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