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南投 陳綢兒少家園 - 何煜翔
我們的蹲點之旅,在陳綢兒少家園總共待了17天,8/7到8/22號。從一開始的拘謹和有些不知所措,到後來能夠跟孩子一起玩、聽他們分享事情,現在看來才發現與孩子、工作人員夥伴之間的關係,有很多的變化呢!一開始會擔心在這邊不知道要做些什麼,因為我們其實很自由,沒有什麼特定任務需要完成,我們的目的主要是陪伴與觀察,一起參與孩子每天的日程規劃,和他們聊天互動。記得在第二天的時候,我先主動地找實習生們聊一下天,去小家裡面和孩子們打聲招呼,告訴孩子我們是誰等等,對我來說一開始確實需要適應,需要摸索自己與孩子相處的頻率、與工作人員間的互動,畢竟我們是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然後家園內的工作夥伴大多都很忙碌,我們需要自己找事情來做,我覺得自己有種正在努力踏出舒適圈的感覺,「因為我已經來到這裡了,我希望能在這段時間內盡可能和孩子多相處、聽聽每個孩子的故事。」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成長背景,因為家庭或是司法等議題,他們安置在陳綢兒少家園。在蹲點的期間裡有機會知道一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對我來說收穫很多、偶爾感觸也很深,有些孩子從小在寄養家庭長大、家庭中有家暴與性騷性侵的事件,有些孩子則是涉及司法問題,而滿多孩子本身有過動、自閉、情緒及智能障礙等等的特教議題。這讓我理解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長、每一個家庭,各自帶有好多的變項、因素,現在所看到孩子的模樣,都可能是經歷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才來到我們的面前。
家園的目的是培養每位孩子在離開家園後都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對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或許是很容易、自然而然就具備的技能,但這些孩子需要專業人員的教導、管理,才慢慢學會基本的生活管理。另外,孩子在家園內要適應團體生活,和其他孩子共同使用房間浴室、一起吃飯打掃等生活中的大小事,我覺得這其實很不容易,尤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定會有彼此競爭打鬧、意見不和的情況,孩子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在這個團體裡。這讓我反思自身的成長背景,不管是家庭社經地位、教育資源,或是父母傳遞的價值觀,我擁有些什麼?而我能夠陪伴弱勢、從事服務好像也是一種特權。
很感謝「蹲點·台灣」、陳綢兒少家園裡的所有人,為我大二的暑假留下一段特別且珍貴的回憶,在家園進行服務和記錄,讓我認識什麼是安置機構、實際體驗安置機構中的生活,以及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機會看到、聽到許多不一樣的生命故事。家園的工作氛圍很溫暖!感覺得到工作人員很重視孩子的權益與需求,多元與包容開放的態度,讓孩子在家園生活的快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