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東源村 - 游竣棋

 

 

 

 

 

 

 

 

 

 

 

 

 

 

 

 

還記得是一個日常下課的午後, 我與幾位同學聊到暑假的規劃。

 

: 欸,我想報名一個名叫蹲點台灣的計畫,到台灣的某一個社區做志工十幾天,感覺很好玩 !

 

屬於我蹲點的故事就從這次的聊天中展開,那天回家後,我打電話給我的好朋友益聖,至此,兩人臨時蹲點小組成行,對當時的我們來說,一切都是未知,而故事也因為這樣而精彩。

 

對我而言,在東源部落的十八天,不僅像是當一張白紙了解一個新地方,更像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學習的一個過程。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以下讓我一一為大家解答。

 

 

 

 

 

 

 

 

 

1.準備的面向要廣

其實我不是一個細心的人,我很常過度關心某一個特定主題讓自己熱衷過頭,進而忘卻過程中的一些小細節。

舉例來說 : 我很喜歡拍攝,我也知道本次計畫需要產出一部紀錄片,因此我事前準備更多著重在一些拍攝的大小事。像是設備要帶什麼、東源有哪些美景、拍攝過程中想要運用那些技巧等。

一直到蹲點的當下,與當地居民聊天過程中我才發現,原來想要將一部影片拍攝的好,理解當地的歷史背景比拍攝技巧還要重要。紀錄片很重要的一環是發現問題,而問題的成因到底是什麼,其實短短的十八天也不一定能發掘,很多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結果,都是源自於先前種種歷史因素,而成就出現在的樣子。

在蹲點期間,很多靈感都源自於居民口中的歷史故事,而我有時會因為對當地歷史背景知識的缺乏,而難以同理當下情境,反而需要在自己休息的時間尋找資料。

蹲點期間讓我學到,當下的田調固然重要,而事前對當地事務的了解多寡更能決定體驗當下能多深刻。

 

 

 

 

 

 

 

 

 

2.觀察自己腳下的土地

我常跟我的夥伴益聖說,比起自己的家鄉,我覺得東源我更熟。

在東源蹲點的十八天,我看到貢獻自己一生奉獻給部落的維倫哥、美娟姊;我看到了因為部落持續成長而感到自豪的村長;我看到帶著知識回到部落,眼神總是充滿光輝的銘恆老師。

除了人以外,還有令部落居民敬畏的水上草原;祖先們辛苦修建的東源湖;帶領部落走向觀光的馨香森林餐吧。

在東源的十八天,每天都聽到不同的故事,感受部落一路走來的興衰,彷彿自己也身歷其境一般。這也讓我體會到,原來只要願意打開自己的眼睛觀察,並且多花一些時間,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家鄉也擁有獨一無二的故事以及動人的歷史。

經歷過蹲點的淬鍊,我更懂得感恩自己腳下這一片土地,關懷地方及社區的事物。

或許我沒能像部落那些貢獻自己一生的居民,但至少是一個開始。我在蹲點東源時孕育出這樣的思維,希望未來能運用下去。

 

 

 

 

 

 

 

 

 

3.找到百分之百信任的隊友

前往蹲點的一路上真的是困難重重,現在回想起來我能與我的夥伴益聖一起順利完成真的是不可思議。

要報名「蹲點‧台灣」的時候,是報名截止前四天,益聖沒有任何異議就陪我一起報名。

要北上去面試時我遇到劇情片的拍攝,益聖一個人去台北面試,我們竟然還順利入選。

在部落的前三天我發高燒,整天不停咳嗽。益聖照顧好我的三餐及生活,甚至在第三天騎2個多小時的摩托車下山帶我去掛急診。

在部落的十八天每天都必須要構思企劃,因為我們希望當天的事情就立馬完成,以防忘記任何值得被記錄下來的時刻,因此對我而言真的很難有剩餘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除了想企劃拍攝剪輯以外的事情,益聖全部一手包辦。

紀錄片拍攝後期我問他要不要做一本書給照服員,裡面詳細寫未來可以在課堂運用的知識,他花了5天的時間自己一個人全部整理完,每天都熬夜才得以完成。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打也打不完,但這也讓我更感謝當初選了一個可靠的夥伴。一個人做事起來很輕鬆,但兩個人一起走才能走的更長遠。

 

總之,有一個可靠的夥伴真的很重要。

蹲點的十八天中,對我來說是個重新學習的過程,就如同銘恆老師的至理名言 : 「把自己當一張白紙來這裡學習。」在東源,我看到了很多、學習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留在心裡深處的更多。這段旅程就像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小旅行,因為走過,所以看得更多。

作者小檔案

游竣棋
國立中正大學

大家好我是游竣棋,是一個南部小孩。平常的興趣就是拿起相機紀錄生活上的美好,很開心這個暑假能夠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東源社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