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東縣原住民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 - 黃柏勳

在參與「蹲點‧台灣」之前,我沒有主動參加過任何服務性質的計劃。必須承認,那時候的我缺乏對於服務的熱忱,甚至還在疑惑:服務別人究竟能帶給我什麼?就這樣帶著一點未知與懷疑,我踏進了行前的「訓練營」。

短短幾天的課程與小組討論,內容紮實到讓我腦袋一度快轉不過來。但很快我發現,身邊的夥伴們一個個都好認真、好專注,不斷討論著方案內容。在這樣的氛圍下,我也被推著走,學習與吸收的速度飛快。更讓我佩服的是,他們總能在腦力激盪時想出各種厲害的點子,讓我覺得自己的腦袋像被重新整理過一樣。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好像慢慢發現了什麼。

當我看到夥伴們毫不保留的熱情,以及他們因為想為社區付出而閃爍的眼神,再加上學長姐真摯的經驗分享,我才真正理解到:原來服務所帶來的「快樂」,並不是外在的回報,而是來自那份能為別人帶來改變的力量。 有一天跟建成導演同桌吃飯,他就坐在我旁邊,聊到自己缺乏服務熱忱的心情,他也耐心給我建議與開導,提醒我不要害怕改變,要勇敢去嘗試、去學習。那番話對我幫助很大。 這趟訓練營,不只讓我獲得了硬實力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我對服務的想法。光是在正式出發蹲點之前,我就已經覺得:光是這段訓練營的經驗,值了!真的很感謝有這樣的一個開始,這麼棒的訓練營。

「做而言,不如起而行」,是我在達魯瑪克部落學到最寶貴的事情之一。特別是在跟青年團相處的過程中,我更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涵義。一開始,因為彼此完全不熟悉,加上男生之間難免會有點隔閡,我們也不是部落的人,若硬要用聊天來拉近距離,反而會顯得尷尬。因此,我和書堯決定採取另一種方式:只要得知有活動,就主動詢問理事長杰哥,頭目,或青年團團長,看看能不能到場協助,多露臉、多出席、多實際動手做。

幾天後,這個策略真的奏效了!特別是在協助收穫季的工作時感受最深。一開始就算還是陌生,但只要你真的親手下去搬東西、割草、扛木頭、整理竹子,慢慢地大家就會看到你的努力。那一刻我才明白,對一群男生而言,要培養感情並不是靠聊天或八卦,而是肩並肩的勞動。也因為這樣,青年團開始會主動遞水給我們,甚至找我們聊天。在搬刺竹那次時問我們: 來部落到底是做什麼的,當我們回答「一手服務,一手記錄」時,他們還笑說:「可是你們好像都在幫忙搬東西,會不會最後都拍到自己?」這句話雖然好笑,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種被認可的象徵。

 

不得不說,這些日子真的很累。收穫祭準備前那幾天,我們從早到晚都在搬音響、鋼架,爬上爬下布置舞台,甚至晚上還在鎖螺絲。每天累到一回民宿就倒頭大睡,身上總有些大大小小的傷口。但正是這些實打實的付出,讓我們學會了許多從未嘗試過的事物,甚至連組鋼架這種生活技能都學會,在參與蹲點之前,才不會想到會學到這麼酷的事呢!!回頭想想,若當初只是坐著觀望,或等待別人主動來接納我們,恐怕永遠也體會不到這些經驗的價值。原來「做而言,不如起而行」不只是一句話,而是真正在部落生活中最有效的行動指南。雖然過程辛苦,但那份累,換來的是收穫與歸屬,真的很值得。

除了得到部落的接納外,最令我感動的是,當我們把文化側拍的照片和影片傳給青年團的弟弟們時,他們那份真心的回饋。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原來服務的熱忱,不是來自外在的獎賞或掌聲,而是看見別人因你的付出而得到幫助時,那份單純的快樂。從最初的懷疑,到如今的理解,我更貼切的了解服務的意義是什麼了。

最後我想特別感謝我的夥伴書堯。沒有他的邀請,我連認識這個計畫的機會都沒有。我是一個很迷糊的人,常常狀況外,不知道該做什麼,好在有他總是即時提醒我。雖然他常笑我不動腦哈哈哈哈,從初審,面試,到真的實際去台東達魯瑪克,在他身上真的學到很多,很感謝我的 bro!

作者小檔案

黃柏勳
輔仁大學

立志用短影音走向全世界,喔對了我喜歡NewJeans,A-T-T-E-N-T-I-ON ,  attention is what I w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