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屏東 赤山社區 - 魏仕容

大三,相當忙碌的一年,我卻毅然決然地和楊報名參加了蹲點計畫,很順利地一路過關斬將,就這麼成功錄取了。「那裡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家。」培訓時學長姐們是這麼說的。但是村長相當忙碌無暇回覆訊息、與社工的理念不合、覺得自己無法帶給社區任何改變……籌備期甚至蹲點初期的我相當困惑,也懷疑這個計畫真的如大家說的那麼好嗎?
第一天我們膽怯的踏入據點,阿公阿嬤自顧自的閒聊。沒有名牌、沒有人介紹的我們看起來是如此的無助,雖然鼓起勇氣找了幾位阿公阿嬤聊天,仍感覺相當疏遠客套。後來,為了開始我們的「今日去誰家」計畫,我主動和保妹阿嬤提出跟著她一起回家裡拜訪,也因為個計劃,我們漸漸地真正融入了赤山。或許對於不怕髒、愛種菜的我們來說,幫忙種辣椒、幫忙撿檳榔葉等,其他實習生聽到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我們卻相當樂在其中,有這麼兩位小幫手一起工作阿嬤們也都很開心。也或許獨居的阿公阿嬤,能有個說話的對象、有人來家裡增加人氣對他們來說就是件很幸福的事。無論如何,被我們訪問過的阿公阿嬤都變得會主動找我們聊天、關心我們企畫的進度、約我們下次再來……我開始體會到了赤山的美好,也愛上了赤山這群可愛的老小孩。
有一次我們忍不住問了村長申請這麼多計畫、找實習生的意義是什麼「其實找大學生來,不是為了真正能做出什麼改變。我要的只是一個擾動而已。」對啊,固然能做出實質改變很好,但我們也何嘗不是替這個高齡社區注入了年輕的活力呢?每天看著阿公阿嬤來據點時快樂的笑臉,覺得一切的一切都好值得。
最後一天我們到幾個阿嬤家道別,「看到你們來我真的很高興。」香桃阿嬤發自內心的說。「你們下次來我再做梅子綠茶給你們喝。」保妹阿嬤一面塞給我們一包包的零食一面說。大家都用著自己的方式在和我們約著下次再見。往潮州火車站的路上,看著每天走過的路、聽著熟悉的音樂,眼淚卻不自覺的掉了下來。部分是感嘆這次的離別不知多久後才能再相逢,部分是掛念著村裡的長輩們還能如此健康快樂多久。二十天,真的太短,短的來不及好好說聲再見,短的剛相識就迎來了離別。
赤山,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農村社區,卻因為有了大家而與我產生了深刻的羈絆,颱風天會替他們擔心著田裡的收成會不會受影響、時不時掛念著他們有沒有一樣的健康有活力……我現在可以很驕傲地說,赤山就是我的第二個家!很謝謝中華電信的蹲點活動、謝謝照顧我們的村長一家、謝謝把我們當孫女疼的阿公阿嬤、謝謝楊陪我一起完成了計畫、也謝謝自己願意給自己一個踏出舒適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