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雲林麥仔簝文化協會 - 李昀庭

「也沒甚麼了不起,不過是一句真心話,換一場大冒險。」


▕▏▕▏

抵達麥寮的第一天,手上抓著車票,集陽光、行李箱、單眼相機的我,一瞬間覺得自己像在雜誌裡刊登的city girl型錄,但旁人可能只覺得我們兩個像格格不入、東張西望的傻觀光客。

 

我對麥寮的一切感到陌生。

雖然曾在腦中無數次模擬初見麥寮的模樣,但真正踩下這片土地時,那股「未知」卻比想像中更強烈。就在這樣的緊張與期待裡,開啟了為期十五天的蹲點生活。


▕▏交叉▕▏

「一手服務一手記錄」是蹲點台灣的初心精神,要看當地需要的是什麼,以及我們所能提供的又是什麼。

但當它脫離計畫大綱表,成為每天的實踐,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挺不簡單。走進當地的同時,又要將我們體驗到的溫度與細節刻畫下來。我們總把一天當兩天用,不停切換觀察者、協助者、文字工作者、剪輯師的角色——不如說是一場場日復一日的小型打怪修煉。

「每天在行程與鏡頭的縫隙中奔波,我們忙得團團轉,卻也逐漸在混亂之間找到一種近乎熟悉的秩序。」

 

-
然而,麥寮人的熱情與純真,逐漸消融了我最初的生澀。

還記得開著米糕店,反覆向我們確認「夠不夠鹹」的月霞姐;說我們像自己女兒,拉著我們送了好多東西的豆腐姐姐;沒想到我們會赴凌晨四點開廟門的約,說半年後會記得我們的廟公許大哥;永遠混著木香茶香,能跟我們從天南聊到地北的雕刻師傅丁大哥;一言不合(?)就開上車,陪我們四處踩點亂闖的建成哥;時常掛著招牌笑容忙前忙後,但總能把我們照顧很好的明宜姐...…

 

這些人名與臉龐,現在回想起來,像是一幅幅拼貼上去的畫面——廟埕前的晨曦與鳥鳴、濕地的烈陽與生態、路邊冒出的一句問候……

短短十五天,我們竟然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出這麼多牽連與羈絆。

 

(超級多可愛的合照這裡就不放啦!歡迎大家去看我們的蹲點日誌!)

 


▕▏致 友▕▏

該怎麼說呢,這十五天要感謝的人太多了。

「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

 

其餘的,就說說我的夥伴吧,俞安。

是的,我們已經認識七年了。人家說,一個人認識超過七年,就會是一輩子的朋友。

過去我們一起單車環島、一起上山下海、一起在荒野親子團當副團長⋯⋯但似乎,我們沒有這麼長時間、這麼密集的一起共處過——每天像連體嬰一般同進同出,甚至睡在同一張雙人床上(?)

 

真的很謝謝你,一口答應了我當初一頭熱的衝動邀約。

從備審、面試的緊張,到行前訓、得知要寫日誌心得的焦慮,到後期趕工還債的日子,總能在旁一邊吶喊一邊鼓勵我:我們可以的,加油!

 

原本擔心我們會「意見不合」迸發爭執,但似乎我們對於文案撰寫、社群風格、紀錄片方向都出奇一致,出現不同想法時也能很快找到共同解方。

反而在日常小事上——「中午要吃什麼啊?」「都可以。」「我也都可以。」——時常產生下不了決定的頭痛局面。


▕▏尾聲▕▏

我很慶幸。這是我20歲的夏天。

帶著一點莽撞、一點任性、一點浪漫,跌進了麥寮這個小鎮。

在那段單純、充實的日子裡,擁有過一種平凡的小幸福。它不耀眼奪目,但在回憶裡熠熠生輝。

作者小檔案

李昀庭
清華大學

我是李昀庭,20歲,土生土長台北人。
目前就讀於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二年級。
平常沒事喜歡上山下海、喜歡記錄日常、喜歡挑戰自己、喜歡嘗試新事物
是個…很愛吃很愛玩的人…!
「活出一個強大到溫柔的小宇宙」
希望到麥仔簝蹲點的15天,掛著相機、握著筆跑來跑去的我,能…不要曬成黑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