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宜蘭縣大同鄉茂安社區發展協會 - 蔡元禎

「大學最後一個暑假,給自己來場不一樣的冒險吧!」

在大三下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報名了「蹲點‧台灣」。從第一次看到蹲點簡章時我就深深被吸引,因為之前到過澎湖做田野調查的經驗,我知道能深入一塊土地、融入村莊是多麼來之不易又深刻寶貴的經驗,所以面試時我非常緊張⋯幸好順利通過了!接下來兩個月通過基金會兩次的訓練課程,我和薰誼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對出發充滿了期待。

出發的那天天氣很好!我們順著蜿蜒的山路,每翻過一座山頭,就會:「哇~」的被眼前的自然美景震撼。傍晚,我們順利抵達茂安。一下車,我們大口呼吸著山裡的空氣,看著眼前壯闊的美景和優美寧靜的部落,正式開始我們的蹲點「茂」險!

在茂安的頭兩天,我們給自己的目標是摸索村莊。幸運的是,茂安村的大家都很友善也很熱情,我們在抵達的第一天就和剛認識的孩子一起到溪谷的水坑玩水,也認識了正在砍竹子的奶奶。

接下來幾天我們每天都在文健站蹲點,除了實踐預先規劃的服務外,我們也慢慢開始融入部落的生活。因為地處偏鄉,在茂安的生活和日常不比在台北來得方便,但我的身心卻感到無比舒暢!也許是受到部落的氛圍影響,隨著時間放緩了腳步,能好好享受每一刻的空氣、欣賞每一處的風景、感受每一刻的溫暖人情。

「在茂安的日常,單純的就像山裡的空氣。」

我們每天早早起床,到文健站陪伴長者做熱身、量血壓,接著上課到中午一起吃午餐、邊吃邊聊聊部落往事;下午陪孩子們玩「踢罐子」「紅綠燈」放放電,再一起到附近的中部落和上部落探險。

我很喜歡茂安的孩子們!雖然年紀小、有時很調皮,但他們卻也都很懂事,年紀大的會幫忙照顧弟妹,小的會主動分擔家務。我想,這就是大山的孩子吧!雖然外部資源不比都市小孩來得多,但他們每個人都具有一顆寬闊、柔和的心。

「現在的我,能感受到彩虹橋的魅力與代代傳承的泰雅底蘊。」

隨著在茂安的日子越久,我們也逐漸認識了泰雅族的部落文化。起初的動機是為了製作社群帳號中的「泰雅小知識」貼文,我們從每天在文建站和長者的互動閒聊中,去發掘泰雅族的文化。然而,隨著在茂安待的天數越長,我越是發現原民文化的魅力,也開始對一些傳統文化感到好奇。比如泰雅族人的取名方式、部落的傳統家屋、代代相傳的織布技巧⋯⋯等等。

我想,文化的傳承有時未必是盛大的慶典又或是莊重的儀式,而是這些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針一線的傳承。

「在『茂』險途中,我們也遇到了幾次挑戰...」

在第一週逐漸認識文建站的長者們後,我們發現長者們對數位產品的熟悉度不高、並且對手作創意很有興趣。於是我們果斷放棄規劃許久的定格動畫課程,改為更簡易操作的輕黏土吊飾課程。為此,我們特別搭宜芬姐的順風車到山下買材料和補充物資,原本心裡還感嘆:「在蹲點途中居然有機會下山呢!」

沒想到過了兩天,在預計要拍攝採訪的前一天晚上,負責拍攝作業的手機螢幕居然無預警罷工了!

我們只好在夜色中開著沒有路燈的蜿蜒山路,緊急下山維修手機。而也正是在這次的意外之旅中,我親身體會到深山部落的交通困難。若遇上緊急情況,即使心裡再著急,也只能硬著頭皮花一個多小時,趕往山下的市區。

「在茂安的日子,每天都是珍貴難忘的回憶!」

最後幾天,在孩子們每天問:「姐姐,你們再幾天就要走了嗎?」之中,我們結束了我們精彩充實的蹲點茂險。記得回台北的路上,開著車從後照鏡望著漸漸遙遠的大山,心裡雖然不捨,卻也感到溫暖:就像在宜蘭的山裡有另一個家,有另一群朋友和許多難忘的回憶。

謝謝所有在茂安遇見的人,謝謝若嵐姐的關心、謝謝宜芬姐的照顧、謝謝長輩們的慷慨、謝謝孩子們的活潑。也感謝蹲點提供這個機會,讓我能認識部落的文化、看見美麗的大山、認識不同的人們、學習新奇的事物。也感謝當初有積極報名,努力面試的自己。

最後特別謝謝我的神隊友薰誼!要不是有她的自律與陪伴,我做不到每天早睡早起、也想不到這麼多有趣的點子、更寫不出這麼精彩有趣的蹲點日誌(還沒看過大家快去看看吧!)

Sgagay, LMWAN!

再見,茂安!

作者小檔案

蔡元禎
臺北市立大學

我是蔡元禎(可以叫我方針),今年大三,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視覺藝術學系。

我是個極E外向的人,專長是畫畫,興趣是看電影、煮飯和旅行。期待能在今年的蹲點社區發揮專長服務社區、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