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臺東南迴土坂部落 - 朱庭郁
起點
這是一個 IG、Facebook、Threads、YouTube 佔領多數大學生網路時間的時代,但內心深處對「原住民孩子」的莫名執著帶領著在那些社群網站碰壁的我從 Google 搜尋引擎再次出發,路過數個包含「原住民」、「部落」、「志工」、「(偏鄉)服務」等關鍵字的網站,為了防止錯過各種哪怕擦邊的消息,甚至沿途訂閱了數不清的電子報。
你說返鄉服務和服務性質的社團在大學怎麼會少?也有很多以大學生為招募對象的服務機會吧?但是有些服務對象偏離紅心、有些籌備或培訓方式我不喜歡、有些運行規則不符合期待、有些則是日期對不上,總之從不同角度切入,每個選項背後都有值得果斷轉身的理由。
Google 搜尋引擎依然無法替很愛挑的我找到解方。
某天我在 PTT Volunteer 看板看到「蹲點‧台灣」的招募資訊,旅途的起點所幸被畫在 2023 上半年——大一下學期——的那天。不過這個起點沒趕上第 14 屆(2023 暑)的報名日期,於是在 2023 年打開 Google Calendar 把蹲點台灣招募設為 2024 年的寒假提醒,就這樣暫時把小小的夢放在心底。
2024 年 3 月 20 日下午 4 點 31 分重啟了接近一年前的計畫。但,找誰搭檔呢?
搭檔
我和邱妤是國小一二年級的同班同學,我記得我們一起學寫書法,從教室在綠園道邊搬到一間阿寶早餐店旁;記得小四放學後一起在迪卡儂的騎樓玩蛇板;記得我們高年級一起課後補國語文......
我忘了為其他細碎的故事按下存檔按鈕,藏過粉筆、把「郁」寫成「都」,這些都是你告訴我的。
國小畢業後,以平均兩年為面對面聊天的週期,更新那些無法透過社群得知的故事細節。自蹲點行前培訓起,終於有比較多的時間更深入的聊,也才知道一些更細微的心路歷程,無論是關於這些年還是這次組隊的決定。
我很感謝你的答應。真的。
這期間我有過「如果只有自己會怎麼樣」的遲疑,例如得知要為蹲點經營 IG 帳號的瞬間、意識到每天都要寫日誌的瞬間、剛抵達土坂方舟教室的瞬間、踏上小白後車廂的瞬間、不小心在後座闔上雙眼的瞬間。
我覺得這十五天稱得上與彼此的久別重逢,就算你看到的不是 100% 的我,也有 95% 了。這讓我想起一句張若昀說過的話:「有這樣真實的開始,我們將來可能會真實的再彼此了解下去。」
希望能記得那個「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的自己,游刃有餘、不疾不徐。雖然 15 天沒辦法完全補齊分班後的 12 年,但都繼續去創造故事吧,以 2024/08/12 為分界,我們都要繼續好好生活~
自己
「偶爾兩光也夢想做一個精緻少女,喜歡音樂、喜歡旅行、喜歡一切有魅力的人事物,相信這個世界是拿來走的,走遠一點才能離它近一點。」自介寫過無數個版本,我想 2024 年六月在蹲點官網打下的介紹可能是迄今最貼近自己的版本了吧。
我喜歡不只含觀光意圖的遠行。有多喜歡?怎麼描述它的意義都詞不達意。與其討論是「人與地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不如說人與萬物之間的連動是人世間存在的巨大能量來源。靠著世界推動自己運轉感覺蠻好的,畢竟世界那麼大,總有一個角落有溢出來的能量等著誰去挖掘。
我珍惜所有記憶聯動的注定。這趟南迴記憶和 2024 巴黎奧運的熱血聯動、和剛剛好這幾天在土坂奔跑的孩子的臉孔聯動、和凱米颱風聯動,也和正值 20 歲、即將進入大學後半程的雞同鴨講聯動。
我享受世人與世事奢侈的真實。旅人模式讓人放下部分戒備,在他人出於好奇的提問或無形間養成的言行舉止之後,所有反射性的好壞習慣瞬間被攤在陽光下曝曬。這樣快速的揭發很暢快,只有移除了先入為主的等高式萍水相逢,才能保證讓人享有這樣的快感。到底一句:這樣真實的相遇是一切純粹的根基。無論以什麼形式,誠心希望命運能再讓我碰上這樣的真實。
山美與土坂
七月的凱米颱風帶走了完整的山美道路、帶走了暢行無阻的阿里山公路,也帶走了 2024 年夏天嘉義阿里山山美部落的蹲點緣分。
在大自然面前一再延期絕對不是解方。有了 Ivy 姐的即時協助,眼前有兩個選擇,一則自台中往南一個縣市蹲彰化教會,早上陪伴長者、下午協助學童營隊;一則穿過中央山脈到東台灣,以南迴關懷據點為主要服務對象,服務細節待議。
當時我的直覺選擇了就近且服務內容具體的前者。而一通雨天裡的三人群通會議、兩個頭冷心熱的人、好多顆在土坂部落敞開著的心闖進了我的視線,像是及時雨。好在身在雨中,在雨中才能走進曾經做過的夢。
於是今年盛夏,台九線多了兩道身影。
尾聲
懷著感恩的心,終於在升上大三的暑假圓了部落生活的夢、圓了接近赤子之心的夢,或許其中有那麼一瞬間有人相信過「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完成」。
有人說「出走是為了回家」,我想就這麼以此作結吧。謝謝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