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 - 王保伶
「十五天的蹲點,一輩子的回憶。」
|蹲點契機|
故事的開始是週四上午的基礎影音製作課程。授課老師在課堂期間介紹了「蹲點‧台灣」,他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們可以到社區蹲點十五天的時間,體驗不一樣的日常,同時鍛鍊自己的影像與文字敘事能力。因為過去沒有太多服務的經驗,也少有與小孩相處的機會,當下就有想參加的衝動。後來發現好友維禕也對這個活動感興趣,就決定報名了。在一連串的準備後,我們很幸運地通過初、複審,參與行前訓練,成為蹲點台灣第十五屆的一份子。
|蹲點開始|
學期進入尾聲,也宣告蹲點的來臨。即便學期末十分忙碌,我們還是開始思考能帶給社區的服務項目,也與我們的蹲點社區「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聯絡人蕎菱老師交流,初步了解蓮苑暑期的課程規劃,包括各年級的上課時程、蓮苑基本運作模式,以及孩子們以興趣的課程類型。
由於蓮苑與我們學校都在北部,我們決定在期末考結束後實際到蓮苑參觀,事先認識環境,也便於跟蕎菱老師討論更詳細的課程規劃。不熟悉三重區的我們跟著地圖的指引步步往前,轉進巷子時還懷疑是否走錯路了,抬頭往遠處看才看到磚紅色建築間的藍色招牌。這是我們與蓮苑的初相遇。
|一手服務|
在蓮苑蹲點期間,除了主要任務「一手記錄」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仍是「一手服務」。要怎麼用我們多年所學,帶給社區他們較少體驗到的事物呢?
蓮苑有很多不同年級的小朋友,我們與蕎菱老師討論出的主要的服務項目便是幫小朋友上一些不同種類的課程。我負責的課程是五年級同學的「自我介紹與台風訓練」課程,還有教一到三年級的小朋友一至兩首帶動跳。前者能幫助即將步入高年級的同學有更多上台表現的經驗,以備未來的上台報告、面試等,後者是為了讓中低年級的孩子習慣動身體、訓練記動作的能力。其實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非常忐忑。因為沒有當過老師,不確定自己講的內容是否真的能帶給他們新知識,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喜歡這樣的課程。而真正上課時,孩子們比我想像中踴躍,也都很配合課堂活動。當然,課程能順利進行也要感謝跟課的導師們,不但會在課程開始與結束時帶動氣氛,也會在必要時控場。
|一個溫暖的地方|
其實服務以外的時間,我覺得自己更常是受到照顧的一方,不論是住宿、飲食,或者行程上的安排,都被關心著。蕎菱老師每天會即時通知我們當天的重點活動項目,以便我們拍攝取材、余老師幫我們聯絡安排與董事長和阿招媽媽的採訪時間、嘉宏老師推薦我們蓮苑周遭的美食、管長在我們到湧泉坊服務時的耐心教導,也是我站櫃台手忙腳亂時最堅強的後盾、淑儀老師關心我們是否有吃飽、素馨董事的熱情款待、室友秉萱時時提供在地資訊,帶我們到河堤散步、一起閒聊,還有太多太多無法細數的溫暖瑣事。初來乍到就接收了這麼多善意,大概也是我能這麼快與蓮苑建立連結的原因吧!
|我的夥伴|
這次蹲點能順利結束當然要感謝我的同行夥伴維禕~我們是大學同學,是大二的室友,是二下一起拍影片的好夥伴,也是會一起出去玩的好友。能和足夠瞭解自己的人一起來蹲點真的再適合不過。我們已經過了花時間磨合工作模式和生活習慣的階段,知道各自擅長的領域,能在事情很多的時候快速分配工作,也能在其中一方來不及做完任務時互相協助。在探索新環境時能有一個熟悉的人在身邊,也很令人安心。維禕,謝謝妳!這段時間辛苦了!
(圖片由左至右:蹲點複審面試/第二次行前訓練/好厝邊小導演活動/蹲點結束)
|道別|
雖然蹲點期間遇到颱風,蹲點時間從十五天延長到十七天,我們已經多待了,但到道別當天,還是難掩心中的悲傷,尤其聽到小朋友不斷問「妳們什麼時候要走?什麼時候會回來?」,還有一位女孩不斷說著:「妳們可以不要走嗎?」,更讓人不捨。離別前一晚的聚會中,董事也提到希望我們日後可以回去看看孩子,看看蓮苑。
回程的高鐵上,一幕幕道別不斷浮現在腦海。十七天是段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時間。六月底的初訪恍如隔世,因為到蹲點第二週時,我感覺自己已經習慣每天下樓經過一間間教室,再走進大辦公室與大家問好的日子。每天白天拿著相機隨手拍,晚上盯著電腦做貼文寫文案的生活似乎已成為日常。每天被善意包圍、看見孩子們的微笑,真的非常幸福。
|結語|
寫這篇心得時已經離開蓮苑一段時間了,或許是結束得太突然,還沒完全消化完經歷的一切,當下不知從何下筆。我往往逃避離別,因為害怕事後的空虛。但經過沈澱,我很感謝當時有持續用照片和文字記錄這些瞬間,讓我能透過當時記下的,回味這段時光,也能夠正視道別這件事。每每整理照片、回顧日誌,都彷彿再度置身蓮苑,在周邊的小巷徘徊、在教室外面和小朋友玩紅綠燈、在二樓講堂和小朋友一起跳舞等等,無數片段拼湊出一幅繽紛的拼圖。
現在,是時候和我們在蓮苑遇到的所有人說聲「謝謝!」和「再見!」
十九歲與二十歲的交界,2024的夏天,我認識了一個新的地方、一群善良的人。
那個張開雙臂歡迎我們的地方,是我在北部的第二個家!
說了再見,定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