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基隆市安樂區 武崙社區發展協會 - 陳慈宣

封面圖片人物:理事長

在地故事專訪|理事長的血汗與堅持

社區的發展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路

在武崙社區,每一場活動的背後,都少不了理事長的身影。他不只是一個推手,更是一個承受壓力的人。

「做社區發展不是沒有累的時候,尤其是要帶領一群志工。帶頭,總有帶頭的難處──事情不能面面俱到,但還是要有一個原則去對待大家。」志工之間有時候會比較:「為什麼我做得比較多,他卻做得比較少?」這些矛盾,往往成了理事長心中的困擾。如何團結、整合大家的意見,是每天都要面對的課題。

理事長自己也不斷進修,她說:「有人覺得我們把社區弄得不錯,很喜歡我們;但也有人針對你,看你不順眼。剛開始會很納悶,為什麼會被討厭?後來才懂──如果你沒有一個健康的自己,就很難帶領社區、帶領一群志工。」

為了化解這些問題,他常常和志工們一起商量,甚至邀請老師來授課,讓大家理解「志工不是無聊才來打發時間,而是一份責任」。在武崙,志工邊做邊學,學中做、做中學,這也是社區成長的方式。

抗壓,是必修課。或許這就是社區發展最真實的一面:血汗累,交織著責任與成長。

「如果你沒有健康的自己,就很難帶領社區發展和進步。」理事長這句話,道出了她的心境。

圖片:理事長與志工、長輩們出去玩時,顯而易見的好感情!

理事長的心路歷程與初衷

沒有一個社區發展是一路平順的。理事長回想這些年,曾經她覺得自己快要撐不下去。

「有一度,我真的想把協會關掉,累到覺得自己快得憂鬱症。這不是我原來的樣子,也不是當初想做社區的初衷。」理事長說起這段心境,眼神裡閃過一絲疲憊。那時候,她常常問自己:「這真的是我當初想走的路嗎?」

最初投入社區事務,其實只是因為先生擔任里長,可以提案申請經費辦些活動,讓社區更有活力、更多交流,讓社區裡的人,有機會認識彼此。經費多少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有人願意來,大家能聚在一起」。

雖然一開始,社區志工不多,她便想:既然如此,就多辦一些課程,一堂課帶來一點人,幾堂課就能慢慢擴散,讓更多居民有機會走進活動中心,進而連結起來。課程辦多了,活動也多了,居民之間的互動與熟悉感也就跟著增加,社區自然能慢慢凝聚起來。

「我希望以後我老了,也能走個路、騎個車就到活動中心上課,不用跑很遠、不用擔心天氣。」理事長眼裡閃著期待。他希望武崙社區能成為一個便利又溫暖的地方,讓長輩在家附近就有豐富的課程能學習、交流,不必因天氣或交通而卻步。這樣的願景,支撐著他在困境裡繼續往前。

他相信,這樣的社區模式值得傳承,「總有一天換我老了,我也會在活動中心跟其他長輩一起上課。」

我希望未來我老了,也能這樣,走個路、騎個車就能到活動中心上課,不用擔心天氣、不用舟車勞頓。」這份願景不只是為了現在,更是一種對未來的期盼。

圖片:志工、長輩們上課時開心的笑容

豆豆班課程的開端:從小小種子到善的循環

談起社區課程的開端,理事長特別提到最早期的「豆豆班」,是一段意外的收穫。

「一開始真的不知道要開什麼課,」他笑著回憶,當時居民的興趣還不明確。直到有位長輩分享,他在金山社區大學參加過一門種子盆栽課程,覺得很不錯,於是建議社區也能嘗試看看。

理事長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先邀老師來開兩、三堂課。沒想到,這門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課程不是單純要大家去買種子來種,而是從環境出發,帶著學員健行、採集不同季節的種子,再教他們如何泡種、悶芽,甚至搭配不同品種來培育。

「能把它種成規模,其實不容易」理事長說。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只是種植,更是一種成就感。每年社區還會舉辦兩次拍賣會,作品由老師估價,義賣所得捐給弱勢團體。「這就是一種善的循環──既能做愛心,又能療癒自己的心靈,還能美化社區。」

然而,課程的挑戰也在於經費。老師一次課程的師資費高達一、兩千元,對沒有收入的長輩來說是一種負擔,讓人卻步。為了讓更多人參與,理事長主動積極提案、申請經費,盡量減輕長輩的負擔。

「只要能降低學費,就能吸引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把社區變得更美麗。」

這份堅持,讓「豆豆班」從一個小小的嘗試,慢慢變成社區裡持續的固定課程。

「這就是一種善的循環──既能做愛心,又能療癒自己的心靈,還能美化社區。」

 烏克麗麗班:自信的旋律

在豆豆班逐漸成為固定課程後,另一個課程則讓社區表演有了新風貌──烏克麗麗班。

「我們這邊場地小,不適合跳舞,去外面跳舞天氣又熱,誰想參加?」理事長回憶,當時社區據點會被邀請參加表演活動,但幾乎每個社區都是跳舞,很難突顯特色。他便靈機一動:「不然我們就表演烏克麗麗吧!」

烏克麗麗小巧好攜帶,出門表演方便,也與其他社區有所區隔。於是,理事長邀請老師開班,並爭取補助,讓學員只需負擔一半經費就能參加。

除了表演特色之外,烏克麗麗課程也對長輩有實際幫助。學音樂需要手眼並用,一邊彈奏、一邊歌唱,不僅能訓練協調性,還能增強節奏感與專注力。

更讓人感動的,是長輩的成就感。「當成果影片播出,他們看到自己自彈自唱的樣子,就會很開心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他們也會感到驚喜與自豪──「原來努力我也可以做到!」理事長笑著說。

如今,烏克麗麗班和豆豆班一樣,成為社區的固定課程,陪伴居民持續成長。

「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時,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到!」

圖片:我們也一同融入社區帶長輩們上課,每個人都很有活力!

傳承的願景:為武崙鋪路

回顧一路走來,理事長感慨萬千。從最初的孤軍奮戰,到如今固定課程的開展,這條路上有過血汗與眼淚,但更多的是笑顏與溫暖。理事長更堅定了一件事:社區的發展不能只停留在當下,它需要被傳承。

「做這個要傳承,也要找人承接。總有一天,我也會老去。到時候,我也希望能走到社區活動中心,跟大家一起上課,一起唱歌。」他笑著說。

這句話,簡單卻充滿重量,這不只是對自己的期許,更道出了理事長的心願:讓社區的課程、活動、氛圍,一代代延續下去。從志工到課程,從小小的豆豆班,到充滿旋律的烏克麗麗班,武崙社區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描繪出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

作者小檔案

陳慈宣
臺北市立大學

大家好!我是陳慈宣!
跟虹伶一樣之前是一名桌球運動員🏓我們以前是同個球隊的學姐學妹。
現在我正走在工程師的道路上前進,有一些寫過網頁的經歷👍 偶爾會去教球打工!
然後我平常喜歡經營社群媒體、拍短影片,IG粉絲人數目前有13多萬,希望到時候能跟社區的居民一起發佈有趣的短影片,讓更多人看到這個社區的居民互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