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 赤山社區 - 楊安筑

蹲點第一天,車子在夜色下駛入屏東萬巒鄉赤山村。赤山是一個非山非市的地方,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沒有著名的景觀特色,也沒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只有大武山下大片大片的鳳梨田和檳榔樹。它好像就是這麼一個地圖上容易被忽略的小農村。我曾經問村長,赤山的特色和優勢是甚麼「赤山的特色就是沒特色、沒優勢。如果要說的話……人吧,人的溫度!」從前的赤山默默無名,民國103年開始,赤山參加社區評鑑,關懷據點從每星期一天轉為現在每天都有活動,長輩們積極的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想用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認識他們引以為傲的這片土地。

 

今年五月,赤山通過屏東縣初賽徵選,以第二名之姿代表屏東縣進入活力秀比賽南區複賽。雖說這些長輩們身經百戰,但這是他們第一次得名晉級,也是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比賽。

蹲點的第二個星期一下午,阿公阿嬤們陸陸續續抵達據點。少了平時的吵雜打鬧,自動自發的將椅子排成整齊的一列一列,大家表情認真,挺直腰桿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音樂一下,大家跟著旋律做出舞蹈動作。RuRu老師一面扯著嗓子數節拍,一面提示大家下一個動作。當〈寶島曼波〉的樂聲響起,走位就開始了。長輩們拾起地上的鼓棒跟上小老師的動作,一會兒兩支鼓棒互相敲打;一會兒敲擊椅子的鐵條;一會兒跟隔壁的夥伴跳舞互動。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練習活力秀比賽,內心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分別坐在舞台最前排兩側的阿公、阿嬤。他們倆的動作安排和其他長輩不一樣,整場表演都不需要站立。我好奇地向老師詢問原因,才知道阿公得了帕金森氏症,而阿嬤中風。他們行動不便,卻仍然參與練習,願意走出赤山去比賽。看著他們專注的眼神,雙手不甚靈活,卻極盡所能地揮舞著鼓棒,讓人感受到一股沉靜卻堅定的力量。更加仔細的觀察整支隊伍的編排,舞台兩側長輩的動作編制也和中間不太一樣。一些曲膝、蹲下的動作在兩側長者身上都被改成了站立的版本。赤山有許多種田、種鳳梨維生的農人。烈日下的勞動,在他們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記——開過刀的膝蓋與腰、變形的雙腿、和因長年粗活而彎曲的手指。是這些往日辛勤耕耘的痕跡限制了他們的舞蹈動作。老人家們練習總是狀況百出的。忘記數拍子、肩痛手舉不起來、左右不分、忘記喊口號的,每次都讓老師險些崩潰,好在重複的練習和提醒還算起到一些用處。

 

既然對赤山的大家來說這場比賽意義重大,我們決定在離開前做一場訪問。「這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舞步練不好的時候當然想過放棄參加。但你看看據點的同學們,好多都比我大上十幾歲,他們都能夠站出來跳了,我一定也可以!」范范姊說。隨著去嘉義比南區複賽的日子逼近,我們也不由得為他們的比賽感到一絲緊張。不承想這些老人們一點都不怕。據點洪大哥還說:「我們都比過這麼多場了,哪還怕。你不要看大家平時練習散漫散漫(台語)的,等比賽上場認真起來,那個氣勢就不一樣喽!」。

結束蹲點後的一個禮拜就是比賽的日子。我特地從台北南下到嘉義去看他們比賽。一進會場就巧遇洪大哥,他領著我們到休息區。「你們會來喔!」大家一看到我們就拚命朝我們揮手打招呼。他們身穿鳳梨花襯衫,頭頂鳳梨帽。即將登台的他們終於露出一絲緊張的神色,但還是信心滿滿的對我說:「我們一定是冠軍!」。主持人一喊到:「讓我們歡迎下一組,來自屏東縣的閃亮赤山不老隊!」這群三十多位,來自偏鄉農村,平均年齡七十幾的阿公阿嬤們粉墨登場。隊伍排成兩列,他們緊握彼此雙手登上舞台。熟悉的音樂,熟悉的舞步,同樣的短短七分鐘的表演已經在赤山據點的矮平房內看過無數次的排練。但當它又再次呈現於眼前,依舊如初見般真切,內心仍悸動不已。最後,舞台上的阿公阿嬤齊聲高喊口號:「我赤山,我驕傲!」表演在熱烈的掌聲中畫下句點。

閃亮赤山不老隊最終榮獲銅牌獎,與全國決賽擦肩而過。但「年紀老,心不老;身體慢,心閃亮。」在我們心中,他們的努力與笑容,早已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冠軍。「無論得名與否,出去看、出去走就對了!」期待在未來大大小小的舞台上,能再次看到這群熱血鳳梨阿公阿嬤的身影,在舞台上的綻放出屬於他們的自信光芒。

作者小檔案

楊安筑
嘉義大學

我來自台北,目前就讀嘉義大學獸醫學系三年級,還剩兩年的大學時光(絕對不是因為要延畢),希望可以好好利用。雖然養了一隻兔子,但最喜歡的動物其實是狗狗(希望我的兔子不要傷心我還是很愛她的🙂‍↕️)!我的興趣是去海邊游泳、打羽毛球、跟朋友吃吃喝喝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