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新竹縣五峰鄉清泉天主堂 - 鄭寯廷

當初決定來到清泉蹲點的時候,我帶著很多期待,也帶著一點不安。期待的是再次讓自己去接受一個新的模式與挑戰,還能和孩子們相處,陪他們一起度過一段特別的夏天;不安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什麼狀況或問題,畢竟我是喜歡有規劃的那種人,而更擔心的是,在這個強調與地方連結的服務過程中,能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怕自己只是又一個「短暫出現的過客」。
第一週,我最大的感觸來自孩子們。他們和都市裡的孩子很不一樣:有些特別黏人,總是拉著你不放;有些則顯得疏離,對我們的問題三緘其口。直到與哈那姐聊天後,才慢慢理解,我們面對的這些孩子,很少有所謂「完整」的家庭,多數是隔代教養、單親、遠距、甚至有重組家庭。孩子們對「愛」的渴望很強烈,但表現出來的方式卻不盡相同。有人用依賴去抓緊你,有人用沉默保護自己。這讓我開始思考:在陪伴別人的時候,我們看到的行為不一定就是需求本身。因此我們也不要用現有的成見去看待他們,因為他們所接受的、所面對的,很可能不是我們能真的同理的;真正重要的,或是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有耐心去傾聽,透過不同的角度去試著增加自己的理解,並且不吝於給予陪伴。
在後面的日子裡,我們不再只是「上課的老師」,而是逐漸被社區接納的人。讓我感動的是,我們明明只是短暫停留,卻能感受到他們沒有設防的真誠。無論是願意接受訪問的長輩、邀請我們玩遊戲的孩子,還是主動聊天的居民,他們都以一種溫暖的方式把我們拉進生活裡。這些人和他們的故事,都有著值得被記錄的生命亮點。那種「被接納」的感覺,讓我體會到:建立關係不只要主動跨出一步,更要在別人伸出手時,願意真心接住。
這段蹲點,對我來說不只是十八天的紀錄,而是一種提醒:陪伴的意義從來不在於我們能帶來多少改變,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用心去理解、去留下。或許我們無法解決他們生命中的難題,但我們至少可以成為那個「留下來」或「還會回來」的人。因為當你用心,他們會記得;而這份重量,正是我們在清泉最真實的收穫。
清泉帶給我的,不是華麗的結局,甚至可以說,我一直沒有感受到這段旅程的「結束」;它帶給我的,是一種延續的力量。我想把這份力量帶進未來,無論在生活裡、夢想裡,還是與人相處的每一段關係裡,我都能成為那個被信任的人、耐心聆聽的人、願意以真心相待的人、能夠被期待再次回來的人。而我也相信,這裡留給我的觸動與痕跡,會長久地影響我。因為「陪伴」不是結束於十八天的時間軸,而是一種存在於生命裡的方式。當我回到大學的課堂、回到日常的社交、甚至在未來追尋理想的路上,我都希望自己能帶著在清泉學到的耐心與真誠去面對他人。也許我無法時刻帶來改變,但我至少能努力成為一個讓別人感到安心的人。這樣的自己,或許就是清泉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小檔案

我是來自台南的鄭寯廷,喜歡吹小號、彈鋼琴,也喜歡和人聊天,特別是聽小朋友講他們的奇思妙想。
雖然不太會自己冒出什麼超酷點子,但當我聽到厲害的想法時,也會毫不猶豫的加入,一起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