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永樂社區B組 - 余培筠

我們主要的社區聯絡人─鈺珊,在我們到達永樂社區的第二天,便邀請今年兩組蹲點成員參加社區會議,並且正式將自己介紹給永樂社區的居民。在會議中,我們對於社區的人們有粗淺的認識,最後輪到村長發表時,他用感性的言語宣布永樂社區得獎的之事,應該歸功給社區的每個人,因大家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永樂社區。聽到這,雖然我不是林邊人,卻深覺窩心,永樂的會議不同於其他會議只是做討論及發表,可以說更像是感謝會。

 

在會議後,我們很榮幸與大家一起享用居民們做的碗粿,那滋味是綿密且讓人無法忘懷,猶如這裡的人情味,一邊吃一邊還會有初次見面的阿姨跟叔叔問我們:「吃不吃得飽,還有豬腳湯可以喝」等等,而這些話在一位外地游子聽起來更是溫暖。

 

確認拍攝主題後,我們這組決定訪問義工,並透過鈺珊的介紹,我們到一個小巷子尋找最老的義工──洪玉葉奶奶。一開始在陌生的道路上找人,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也很茫然,但最後鼓起勇氣問當地的阿姨們,才得知這位婆婆其實在不遠處,阿姨熱心的回家騎機車要帶我們到義工婆婆家,找到人後,我們想留阿姨的名字,她卻覺得那是小事不用掛齒。我想,阿姨如此熱心,相較都市人,或許還會以為我們是詐騙集團。

點滴故事 (4)_0.JPG

多虧大家的幫忙,讓我們順利找到玉葉婆婆,經過一番談話後,婆婆也答應我們的採訪,婆婆談話中總是微笑地看著我們,不時還請我們吃東西,就好像我們是她的孫子般。婆婆雖然已經83歲了,卻還是活動自如,騎腳踏車也難不倒她。在蹲點期間,感謝有婆婆的引導,騎著腳踏車,帶我們到處認識鄉民,也藉此對環境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婆婆喜歡聊天,她告訴我們許多她年輕的故事,愈和婆婆聊天愈想念家鄉的爺爺、奶奶,對他們甚感愧疚,反而在自己家鄉的時候,鮮少與他們溝通。

 

在我們剛認識福記古厝的前兩天,我和伙伴怡文,在電腦教室旁的房間等候鈺珊。我沿著小路走到古厝的後面,記得那是大太陽的日子,有幾位伯伯、阿姨在遮陽傘下坐著邊乘涼邊剝土豆,我前去攀談,才意外發現其中一位伯伯是古厝的繼承人──鄭世昌爺爺,雖然他已是爺爺的年紀,看起來卻沒有太多歲月的痕跡,聊著聊著,他就爽朗地答應採訪邀約。隔日,我們到同一個地點等待鄭爺爺,順利地進行拍攝,在過程中因為錄音無法開電風扇,看著爺爺邊回答邊流汗,自己感到很不好意思,爺爺卻還是笑笑地說:「沒關係,這樣說可以嗎?」

點滴故事 (10).JPG

在拍攝這支蹲點影片期間,十分感謝有大家的幫助,才能如此順利完成。我看到的永樂社區,不僅是一個可愛的社區,更有溫暖的人情,來到這,像是來到大家庭般相互扶持著。

作者小檔案

余培筠
文藻外語大學

我是來自於文藻外語大學的余培筠,我目前就讀傳播藝術系三年級,興趣是攝影、拍片及繪畫,曾與夥伴參加校外比賽,也曾接過影片相關的案子,最常到鄉下地方攝影,對於鄉村的人情及美景十分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