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移起回家/第一屆「蹲點‧台灣‧心南向:越南」 - 柯柔因

被戲稱為環保魔人的我,出發前很擔心會不會到了越南每一餐都要浪費很多的免洗餐具、製造很多的垃圾,雖然媽媽再三阻止我把玻璃瓶、玻璃吸管、餐具、餐盒塞進行李箱,我還是在出門前塞了個餐具到包包裡面,深怕自己要違反自己的生活原則;但出人意表的是,我消耗最多的垃圾居然是飲料杯和吸管,用餐時根本沒有見過在台灣到處都是的免洗餐具,無論是路邊小販或是餐廳,無論在鄉村或是都市,只要是內用都沒有出現免洗用具。雖然外帶無可避免的一直拿塑膠袋,但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越南在這方面落實得比台灣好太多了──雖然還是有很多讓人無法苟同的地方,例如垃圾隨地丟棄、家庭垃圾未分類直接焚燒等等。前幾年有發生過台灣企業在越南嚴重汙染當地河川,而越南政府祭出嚴厲處罰的事件,令人不禁感嘆,如果我們也能如越南政府一般嚴格管制工廠所排放的廢氣、廢水的話,我們的環境將會減少許多受折磨的可能。

  我覺得最酷是我們遇上U23足球聯賽越南前進四強!對於台灣,能夠有如此熱度的只有棒球,但我們卻不會像越南這般狂熱的為自己國家的選手加油,舉國上下齊心看球賽,甚至可以不用上班上課,只要你是去看球賽。一項體育活動能夠被捧到如此崇高的地位,國家的力量功不可沒,人民給予的支持帶來的反饋更是讓足球成為當時最火熱的話題。越南贏卡達的時候我們人還在鄉下,感受不到「紅海」的威力,當踢到冠軍賽的時候,我們人正好到了大都市,排山倒海的紅衣黃星,搖旗吶喊、鳴笛聲此起彼落,甚至形成一條車陣,滿滿的都是瘋狂的人民。當時我心中想著,這就是符號的力量,國旗成為一種象徵,足球贏了不只是贏球,更是為國爭光的榮耀,向世界證明越南的實力。U23不只為越南帶來瘋狂,更為越南帶來滿滿的商機,大電視牆附近商家荷包賺滿滿,以國旗為主的商品大賣,不需要冠名贊助就會有很多人爭相贊助了。年輕人以穿著國旗的服飾、配件為榮,愛國之心溢於言表,但換到台灣,我們可能不會像越南年輕人那樣以穿著中華民國國旗的衣服而感到驕傲吧。我們常說人口紅利,但若年輕人不願為國家付出,有再多的紅利都徒勞無功,但越南有這些熱切地支持自己國家的年輕人,也難怪他們的發展得以如此迅速了。

  我們對於極權國家的想像是國家將很多事情訂定得很死板,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的依歸要遵循,但在越南,卻發現他們相對於民主國家更加的自由,特別是在交通用路上,完全沒有法則可以遵循。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走在路上的每一步路都要十分小心,即使到了蹲點的最後一天,我還是會被後方突然出現的「叭叭叭」給嚇一大跳。越南輸球那天,人潮蜂擁到街上搖旗吶喊,車流源源不絕地湧入,但我們必須回飯店休息,可是要橫跨好大一條沒有斑馬線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正當我在苦惱的時候,帶著我們逛市區的姊姊輕鬆地踏進車陣中。那大概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直接穿越兩個台灣大道寬的馬路,而且上面還塞滿川流不息的汽機車,我甚至覺得我會被撞。但我最後毫髮無傷地走到了對面,雖然我掌心都是汗。那些對於我們而言是規矩的日常,到了越南反倒成為一種束縛而無法融入在地「日常」。在越南過大條馬路是每個有紅綠燈才能過的國家人民必須挑戰的考驗,但我仍未克服它。在路上只要看到在街邊躊躇不前的,那一定是外國觀光客。我們通常都是等路人先起步再跟上,但有一次我們看起來實在是太無措了,有一群日本老爺爺就走來我們身邊說「一起走吧!」然後帶著我們一起過馬路,事發突然沒能好好感謝爺爺們,但也真的很感謝那些陪著我們一起過馬路的路人們,讓我能慢慢克服心理障礙地走過沒有紅綠燈的馬路。

 

作者小檔案

柯柔因
政治大學

現就讀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父親為馬來西亞移工,兒時對自己的雙重身分感到排斥,透過兩年多來的社會學訓練,讓自己在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聯帶關係與互動交往時有不一樣的想像,並開始思考自己的身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