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基隆碇內社區 - 黃芷柔

高高的橋蹲下,乘載著居民的退休生活,乘載著一個名為希望的種子,這裡是基隆碇內社區發展協會。

 

帶著期待與忐忑的心情踏上碇內這塊土地,在出發蹲點之前對於碇內充滿許多的想像,想像碇內或許如家鄉雲林一樣會有狗狗在馬路上闖蕩,想像社區的長輩會在客廳演出名為午休的默劇給電視欣賞,想像出門搭公車可能要提早一兩小時出發,等等對於偏鄉的刻板印象;而當我們車子行經碇內社區的地標時,瞬間有種「疑,我走錯地方了嗎?」的感覺,事實上基隆碇內其實和大台北地區相距不遠,各項基礎建設也都十分完善,經過15天的蹲點後我得出了一個小小的心得,這裡其實需要的是一個被看見的機會。

 

基隆碇內社區發展協會是許多居民退休生活的一大重心。有天我們和社區志工美麗姐聊天,發現美麗姐才剛進入退休生活三個月的時間,卻已經將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的十分舒適,參與課程、擔任志工、與悠閒的休憩時間恰到好處的安排,讓我十分的震驚。碇內社區開設了許多的課程供社區居民們免費參與,來到這裡之後才真正的了解什麼是活到老學到老,更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是這裡的運作都是以一個循環的模式進行,許多社堂的學員同時也是社區的志工,受他人服務也為他人服務,被需要也是落實高齡活化的理念的一環。

 

在碇內的日子裡我開始思考「年老」是個怎麼樣的詞彙。蹲點中最喜歡的阿嬤之一--淑琴阿嬤的子孫們在國外事業有成,物質生活不缺乏,但阿嬤的眼裡似乎還是存在點愁傷,在許多課堂中都有阿嬤的身影,阿嬤總是在我耳邊小小聲地說:「我老了,頭腦都變笨了,什麼都聽不懂學不會,謝謝你們很謝謝你們。」有次課間下課10分鐘我看到阿嬤很認真地看著門上文宣,我靜靜地站在她身旁,什麼也沒說的陪著她,她眼眶紅紅卻非常平靜地只跟我說了一句不要讓孩子擔心,我也紅了眼眶,那是一張政府長照2.0協助失能長者居家沐浴的傳單,我想阿嬤心中對於「年老」一定充滿了五味雜陳,口中的感謝由衷的來自於那短短的10分鐘光陰,社區發展協會為她在橋下搭了一座永久的避風港。

 

充滿愛心熱情的碇內社區發展了許多的服務項目,補齊了目前公家機關的不足,不論是愛分享冰箱、社區課程等,都是發展協會長久以來的心血結晶。還記得蹲點第一天玫萍執行長就向我們分享了她的座右銘,「做對的事,然後一直做下去」,小小的社區需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有許多,可能是未來經費經費上的縮減,就跟年老中的生命一樣。不論是美麗姐、淑華阿嬤、碇內社區,都需要一個被看見、被需要的小小舞台,這是屬於橋下的故事,我想有天這些願望也能隨著過橋者帶向更遠的彼岸。

 

作者小檔案

黃芷柔
東吳大學

哈嘍,大給厚!我是來自雲林在地囡仔,黃芷柔~ 喜歡農村草地,是一個活潑、喜歡笑,笑起來會變瞇瞇眼的天秤座女子。 希望今年可以在碇內留下一個最最特別的夏日體驗。